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21981
大小: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2
《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中国教育史》第七章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39.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初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学校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重西学西艺;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既有封建性,也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
2、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40.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体即根本,用即具体的措施,这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为根本,辅以西方科技,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以达到自强求富。中体西用思想早起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
3、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的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它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直接嫁接,必然会被新的形式所替代。41.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作为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由闽浙总督在左宗棠奏请,经船政局大臣沈葆桢操办,于1869年1月正式开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培养船舰驾驶和制造人才的学堂,分前后学堂,前学堂由法国人任教,学习法文,培养能设计造船用零件和整船设计的人才,课程包括算数、几何等学科的基本课程和造船,机械制造和操纵等
4、实践课程。后学堂由英国人任教习,学习英文,培养驾驶和轮机技术人才,分驾驶和轮机两个专业,课程也分为实践和基础课程。1862年2月,前学堂又成立绘事院和艺圃,分别培养绘图人员和舰船技工,艺圃实际上是在职培训学校,开中国近代职工在职培训先声。从开办到1913年改组,在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长,为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42.论述洋务教育改革一、洋务学堂的兴办(1)举办、类型、特点。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主要类型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技术学堂、专门技术实业学堂。特点:培养目标,造就
5、洋务运动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教育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开设自然科学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重理解;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知识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普遍设立分年课程计划,确立学年制,采用班级授课制。(2)京师同文馆1862年6月正式开学,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只有英文馆,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特点:培养目标,不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后备力量,而是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课程设置,以西文西艺为主,汉文经学
6、贯穿始终;教学组织,采用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教学管理,以外国人才为主,受列强控制意义: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而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3)福建船政学堂左宗棠1866年创立,1867年正式上课,是晚清政府为培养造船和航海技术人才而创办的学校,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4)洋务学堂的历史影响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为教育制度的变革创造了条
7、件,在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一次建立了新型学校,第一次把西学付诸实践,改变了传统以儒经为主的教育内容,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二、留学教育的起步(1)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容闳,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1872~1875年先后有4批留美幼童,但由于诸多矛盾,1881年下半年分三批被撤回。(2)派遣留欧学生1876年,魏瀚等随法国工程师日意格赴法,并留在法国学习,他们实际上是我国近代官派留欧的先导,1877年3月31日,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
8、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3)影响规模虽小,但却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最名副其实的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国教育近代化。43.洋务运动中的教育革新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政府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近35年,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