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19553
大小:41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2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2013)-最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本科培养方案NationalTrainingBaseforTalentsinLifeScienceandTechnology(Bio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本科阶段培养目标:本基地毕业的本科生致力于农业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与探索
2、,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受到严格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掌握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前沿,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和广阔的视野,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主要面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动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等方面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研究生阶段培养目标:致力于农业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与探索,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研究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
3、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相关学科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一定的翻译和听说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培养要求(一)本科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比较扎实的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动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等方面受到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并能灵活运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
4、能。2.能力结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及时把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受到良好的专业熏陶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较好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3.素质结构具有较高
5、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讲究诚信,遵纪守法,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二)研究生培养环节及要求培养环节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读书报告和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5个主要环节。1.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在完成本科基础课程,较为深入了解和认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知识构建要求和自身特点基础上,经导师指导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交
6、流与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计划等。2.课程学习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其中学位课包括校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3.读书报告和学术活动在读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和专业书籍,并写出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由导师批阅。应主动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主要形式有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自己做学术报告等。4.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完成院(系、所)安排的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实践;本硕连读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应完成军事课、暑期社会实践、野外综合实践;硕士期间应参加“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考查工作由辅导员负责。5.科研实践与学位论文
7、工作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方可毕业。满足下列四个条件中任何一个,硕士研究生可以答辩并申请学位:(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在2.0以上的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或
8、者以第三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3.0以上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以此类推。所发论文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