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ID:8914841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_第1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_第2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_第3页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佚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初探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普通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他将来可以不会作曲,不会乐器,不太会唱歌,但不应该不会听音乐。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音乐有兴趣,能鉴赏理解音乐的人越多,音乐事业的发展越快,越能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中学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但事实上,

2、我们的很多音乐教师,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师普遍认为音乐欣赏课难上。就音乐欣赏课现状而言,我们看到学生听音乐时的烦躁不安,有说话的,有偷听mp3的,有打磕睡的,原因何在?教育学告诉我们: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共同参与的过程,音乐欣赏课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是我们这些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的以上情景,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

3、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愁的”等等,他们的猎奇心理和冒险精神比较突出,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他们因为喜欢某个偶像而去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唱好某人的歌曲而自豪。在这个流行歌曲传播泛滥的社会里,流行音乐或者说流行歌曲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老师应主动引导,不应回避,不应制止,给他们一种“心理满足”。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取下面一个教学模式:自助式课堂,即让学

4、生在上课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听一听或唱一唱,然后再向其他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歌曲的特点价值等,老师从旁进行指导,加以补充修正,让同学们以这样的方式参与音乐,并从中获得、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修养。例如,这阶段信乐团的一首《死了都要爱》,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要求我在音乐课上放给他们听,我非常高兴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要在以前,一看到歌曲的题目,早就被我给“毙”了。这一次,我和同学们沉浸在信乐团“激动人心”的旋律中直到结束。然后提问同学歌曲到底好在哪里?你为什么会喜欢信乐团的歌曲?有的同学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激情”。也有同学说:“他们唱的有些歌曲带有京腔的味道,高音

5、唱得很轻松,如歌曲《离歌》”。说道这儿,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乐曲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及其二胡代表作品战马奔腾,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虽然歌词很简单,但它却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要畏首畏尾,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接着可以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给同学讲授一下音乐圣人是如何与命运抗争,最终征服命运的英雄气概。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保障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显得重要。翻开我们的音乐教材可以看

6、到,教材中所欣赏的都是国内外的著名作品,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经典之作,对于这些曲目的欣赏有着比较严格的方式方法,其表现的主题往往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应该说是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充分的组织教学,在备课中尽可能多地准备相关知识,要懂得运用自己扎实的课内外基本功,引导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琴曲《流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纯净、脱俗的意境,笔者简单的讲了儒家和道家的一些审美理念,儒家学派强调“乐教”,倡导礼乐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中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7、对乐曲产生背景的了解把握,将直接影响学生欣赏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是“流水”。三,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育心理学中曾经有人提出在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下教学,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所学的知识记忆扎实,运用灵活。如果将整节的欣赏课都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不能有效的形成师生互动,显然是违背这一逻辑的,往往音乐欣赏课呆板正是走入了这一误区。在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情况下,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