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

ID:8902919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1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_第1页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_第2页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_第3页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_第4页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  谈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    湖北省大冶市殷祖中学殷佳梅    诗歌作为人类精神和感情的具有审美性质的物化形态,也有构成规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作为欣赏者,应能进入作品的时空,去感受作品的整体情境。现代许多教师教授诗词时,阻碍了学生进入作品的空间,损伤了应有的审美感受,压抑或窒息了学生的联想、想象;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吸取最新的学术成果,对作品进行透视。要改变这种困境,教师要研究诗歌教学的空间艺术,所谓教学的空间艺术,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板书等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学生漫游或超越作品的结构、智力空间的一种艺术。这里的“语言”

2、体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体现了一定的观照方式和观照角度。    教学空间艺术包括展示作品结构空间的艺术,展示作品多层涵义、拓展作品的欣赏空间而把作品纳入分析的美学和哲学界域的艺术。    一、展示作品结构空间的艺术    好诗都不是漫游无边的,而是情思的有序化,是情思的雕塑。或者说,诗是一种化“外宇宙”为“内宇宙”及以“内宇宙”映现外宇宙的艺术。因此好诗都有其依凭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只是诗人情绪、思维的外化。其存在形式始终要以情思的起伏,辐射形式为依据,不可像写议论文样用理性去强求、去规范。    这样看来,把握诗的结构空间是把握一首诗情思律动的一条捷径。作

3、为教师,就应该用语言等教学手段把诗的结构空间呈现出来,使诗的力的结构唤起学生心中相应的结构。由于不同的诗人在情思和情思方式上有相似之处,因而表现在诗的结构也有相似之处,教师就可以对诗的结构作一些归类。    如一些古典诗歌有一种很常见的结构方式,就是以时空的转换和推移结构全诗,或以此时空和彼时间之间的大空白供读者回味,或以时空的推移把情思推向无限和极致,给情思以空间感。    《易水送人》《书愤》《诉衷情》等属时空转换型结构。陆游的《书愤》《诉衷情》时空都转换了,《书愤》前两联写早年战场上的事情。后两联跳到今天的现实中来,时空跳跃特别大,而且两个时间的诗人处境

4、和状态自然形成对比。这样在两个时空间所涵容的诗人遭遇、感慨、希冀、悲愤等就足供读者想象、回味。《书愤》《诉衷情》之外的几首诗词,空间没变,但时间转换了,因而在同一空间上的人事也有所不同。或形成鲜明对比。《易水送人》时间上由“昔时”跳到“今日”,以“水犹寒”贯穿古今,表意抒情蕴藉,供人玩味。    以时空推移为结构方式的诗歌最明显的莫过于柳永的《雨霖铃》。《雨霖铃》在时间上由离别时推到离别后直到永久,在空间上由离别之处推到离别之后漂泊之处直到不可知处,使离情随时空延伸、弥散。时间越久,距离越远,离情越滂沛淋漓。    古典诗词还有一种由客观外境向主观内镜过渡的结

5、构方式。有人称之为起兴结构,它是先自然物象后情感,自然物象往往对情感起引发、激发、渲染外化的作用。这种结构是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属性及其运动形式与诗人心理情感属性及运变形式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展示作品多层涵义,拓展作品的欣赏空间    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教诗词时,采取以外在现象取代作品内部机体的阐释公式,忽略文学现象独立品性的机制特征。过多地注重作家生平、游踪、履历等背景问题,不能以哲学的审美的眼光引导学生欣赏,不能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与现代生活的联结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理解到感受的顺序来引导学生欣赏此诗的空

6、间艺术。    如教学《夜雨寄北》这首诗时,可以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可以设计问题:此诗描绘出什么物,什么人,何时,何地,何事?先让学生想象出创造这一情感的具体环境。学生能描绘出这些物还不够,再让学生将此些物进行结合:诗人收到友人的来信,在这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独坐灯下,读阅着来信,倚靠门窗深深的思念着友人,盼望与友人秉烛夜谈。    这些启发仍是表层的,还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人想到什么呢?想到与友人一起谈论什么呢?让学生继续想象、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此时此刻的感受,渐渐让学生产生共鸣,思想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自己溶入画面之中。在此时,教师可作浅层的

7、小结:“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突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何当”推测之词呼应“未有期”,从眼前的“未有”推测想象中“有”。“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间、空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

8、无穷。    学生学习到此步,还并未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