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

ID:889609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_第1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_第2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_第3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_第4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施    文/王改芬    摘要: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运用多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程完成后更要做好教学反思,使每一课都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成为教学的追求。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理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以使教学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

2、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体会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掌握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新课程的实行、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走向。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做好课前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课前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设

3、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不断地去标新立异。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的引导法    (1)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红色的大红花。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和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实验

4、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的引导法    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知识的展开。    3.利用社会资料的引导法    如,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举我国一些地方发现猪链球菌疫情、禽流感,问学生这些病原体是哪类生物。又如,在讲完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时,把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地球不但在变暖,地球还在变暗这

5、一严峻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讨论这将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是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1.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例:高中生物教材“探究酶活性的条件”一节:    情境引入:日常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使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对水温有要求吗?为什么?    最适宜的温度应是多少?    做出假设:加酶洗衣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洗衣效果。    设计方案:列举一组学生的方案。    实施试验: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开始进行试验。    结果讨论:在

6、冷水(10益)、热水(80益)、温水(50益)中的脏布上的污渍残留。    推出结论: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过高、过低都降低酶的活性,只有在适宜温度时酶才能发挥最大活性。    2.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节的教学:    教师: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程序)。    学生:围绕问题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画实验装置图。    教师:变量控制与分析。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

7、生:独立设计表格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展示实验成果分析实施探究性实验。    四、做好课后反思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探察它的沉病与积弊,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艰难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来自内心沉淀的力量,历久弥深,经久弥重在教育教学反思中,我们提倡将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结合。美好的教育需要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才能孕育而成,优秀的教师需

8、要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来铸炼、陶冶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