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8795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香港德育管理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香港德育管理的论文 香港德育琐思 --兼谈学校德育如何“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部选派的赴港教学指导教师,到港工作的重心自然是组织与提升教学效能相关的校本教研、专业培训、课题研究;但深入学校进入课堂后,整洁有序的环境,匠心独运的布置,无时不有的育人气象,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都深深触动着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成人尚有如此感受,置身其中的学生怎能不深受感染?他们恬静而不失热情,端庄而不失自信,不能说均是谦谦小绅士婷婷小淑女,但其基础文明素质高于内地学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我们的德育活动
2、热火朝天花样翻新却收效不大?个人认为,差距更多源自决策层的理念认识。在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香港学校的教育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教育大于教学 教育是什么?是对人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培养的活动,其核心在于“育”,本质在于人的发展,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学是什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承、提升,其本质是充实、壮大“人”的内涵,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提高。可见,教育是根本,是
3、整体;教学是枝叶,是细节。虽然香港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架十分完善,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谓不轻,但基于“教育大于教学”的理念,香港在德育上的着力堪称充分: 一是内容多维,系统构思。既注重儒家道德规范的教化,又广泛吸纳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纳入现代意识的教育,包括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时效观念、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以及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心理健康等;不仅注重基础文明、现代社会规范的教育,而且还把人类共同的、一般的行为规范,诸如生态伦理、环境保护、人道主义、和平与发展等全面纳入。这些内容体现在通过审定政府建议
4、使用的教材之中,亦通过校本教材充分彰显。 二是载体多元,形成合力。相比我们的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科独撑,晨会班会走走过场,学科渗透停留口头,香港德育的途径、参与人员更为广泛和实在。校内,有早祷及班主任课、小息教育、周会、宗教课、心理课、社会教育、学科渗透(小班化教学落实更到位),有学校训导组、心理辅导组、学校社工、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如风纪队),统筹联动,多管齐下;校外,形成了“开放式”的教育格局,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服务有机会与空间,学生参与各种服务性活动、体育康乐活动、各学科学会
5、活动丰富多彩,且各类别活动都有各自的教育宗旨,加大了德育信息注入量,学生的知、情、意、行各德育元素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践行“教育大于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把“教育”置于“教学”之上,这不仅仅有赖于校长意识,更取决于高层设计;不仅仅需要管理者理念到位,更需要一线教育工身体力行。要强化教育的研究,拓展教育的内容,通过富有时代感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心”,传承“民族魂”,做好“现代人”。“学科德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教育有效了,思想纯洁了,心灵净化了,行为规范了,
6、做人纯粹了,学习的态度就会端正,教学的目标就易达成,必将获得教育教学的双丰收。 二、信仰重于说教 信仰,是个体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个人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根本规则和态度、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因而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文化价值系统。香港人大都信奉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信众广泛;而宗教除了弘扬教义的基本活动,更通过兴办学校和提供社会福利设施,强有力地影响着香港学生、教化着一代代的香港人。其他社会办学团体如社会慈善机构、同乡会
7、及工商社团等,都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而渗入肌肤的教育作用。学校利用宗教和社团核心理念,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悦纳自我、保护自然、热爱生活,多做对别人、社会及民族有益的事情,其实就是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引导,就是信仰对学生生命底色的润泽。有了信仰的支撑,教育便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远非说教可比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感化力。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透过现象看实质,中国传统文化是信仰的核心组成,成为贯穿香港德育内容的一条主线。不仅强调继承仁、义、谦、忠、孝、恕等
8、中国传统美德,而且将其中一些观念和内容进行现代的诠释,鼓励人们用这些伦理思想塑造自己。香港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方面的把握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现实证明,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意念、伦理道德乃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延续下来的中华文化及传统美德,仍然是我们德育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因此,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弘扬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分析地域、校情学情基础上找准一个点,去细化、深化,让其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