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

ID:8870901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0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_第1页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_第2页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_第3页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_第4页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体版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入无分别法门经(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入无分别总持经失译[[]此敦煌失译本一轴,未收录于历代大藏经。现存同文异译本为宋代施护译《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一卷(乾隆大藏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37部;新修大正藏·经集部·第15册No.0654)。宋施护译本及经文内容提要见文后“附录”。]敦煌出土手抄本文献[[]本经根据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敦煌文献影印本《敦煌宝藏》第一〇九册(北8226号P341—344)录入校对,并参阅其他文献资料进行校对,并加入现代标点和注解。](……缺)而为上首。(……缺)[[]首二行破损。佛为无分别照明菩萨说唯识无相之理。惜起处不全。]世尊。百千众会,前后围绕,

2、犹依诸法无分别而显于法。尔时世尊,观诸菩萨摩诃萨大众会已,而告之言:“汝等善男子,应当受持入无分别总持。若能持者,彼菩萨摩诃萨,便能速疾证得圆满诸佛殊胜妙法。”尔时无分别[[]原件无“别”字,疑为抄写缺漏。]照明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覆右肩,右膝[[]原件“膝”作“肩”,疑为抄写有误。]着地,合掌向佛,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无分别总[[]原件此处原繁体字为“惣”,通“總”,其它各处同。]持,令诸菩萨摩诃萨闻已受持读诵,如理作意;复为有情,展转宣扬,而当解说。”作是语已,尔时世尊告无分别照明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

3、,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说无分别总持根本之法。”“善哉!世尊。”彼诸菩萨一心而听受之。尔时世尊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闻无分别法已,安住无分别心想[[]唐代汉文佛教文献中,“相”“想”似可通假,并不严格区分。],所谓能遍除遣能取、所取之想。此中有漏体性自性而有分别之想。有漏体性者,即是五取蕴:9所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云何复能舍彼相耶?现前诸法,无作意故,彼便次第能舍分别诸相。彼时有异对治相,分明显现,现前而行:所谓分别布施想、分别持戒想、分别忍辱想、于精进起分别想、于禅定起分别想、于智慧起分别想;所谓或

4、自性想、或功德想、或坚实之想,彼亦不作意故,能遍除遣。彼能遍遣彼想之时,有余真实之想,现前而行。彼亦所谓分别空想,于真如起分别想,实际、无想、胜义、法界中而起分别之想;所谓或我想、或功德、或坚实之想,于真实中,而起如是分别之实[[]比较藏文翻译本,疑“实”字为误写,应为“相”字。]。彼亦由不作意无念故,遍能除遣。彼若遣除如是诸想之时,有余证得分别之想分别[[]此句“分别明显现”中的“别”字疑为衍字,应作“分明显现”。]明显现,现前而行。于(初)[[]原文无“初”字,疑为抄写有漏。]地证得分别之想,乃至十地证得之想,于无生法忍中,起分别想、于记莂[[

5、]“莂”为“别”异体字,“记别”即“授记”,为佛陀所说十二分经中一种,指对众弟子未来作证言。]想、严净佛土想、成熟有情想、灌顶之想,乃至起于证得一切种智之想,分别行想,所谓我想、功德想、或坚实想。彼证得中,起如是分别之想。彼亦由不作意无念故,能舍如是诸想。菩萨摩诃萨,于如是等诸分别想,由不作意而能舍之,是名于无分别而勤学也。虽即未能触证无分别界,而得名为令触证此法故,如理作意、胜妙等持。于彼加行,亲近、修持、多所作故,如实作意而相应故,即能无为无加行,圆满证无分别界,而渐遍净。何故无分别界名无分别耶?超[[]原文“超”作“起”,疑为抄写有误。]9过

6、一切寻思想故,超过能诠所诠相故,超过以根计度想故,超过以境计度想故,超过计度唯识相故,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一切障盖无依住故,故名无分别。何者无分别?无分别者,无色、无对、无依、无明、无知、无有所依处故,由诸菩萨摩诃萨,善住无分别界故,于一切所知境界,以智见,犹如虚空,无有差别之想。以无分别,后得智,观一切法,犹如幻、焰、梦、影、响、像、水月、变化等故,获得广大乐住,及得广大心圆满等广大智慧,于乐说中而得自在。于一切时而能利益一切有情,以无功用作诸佛事而无间断。“善男子,譬[[]原文“譬”作“辟”,为异体字。]如有一胜妙石藏之下,而有种种杂宝,光色灿烂

7、异常。所谓金、银、琉璃、赤珠等诸杂宝藏。或时有人欲求宝藏,来诣彼所。有知宝者而告之言:‘咄男子,此胜妙石藏之下,有大宝藏,光色灿烂异常,彼下有如意宝珠。汝应最初掘此石藏,掘彼藏已,便见银石,于[[]此处原文“于”字后多一“于”字,疑为抄写有误。]彼汝不应生于金想。识彼相已,而更掘之。此见金石,于彼金上,不应起于大宝藏想。识彼想已,而更掘之。掘已,此见种种宝石,于彼宝上,不应生于大宝之想,应了彼想,而更掘之。咄男子,汝作如是事,如是掘已,叹然无为,无有加行,见大妙珍如意宝珠,获彼宝故,汝即富乐,受大果报;于自利利他,有大势力。’作是语已,善男子,为了

8、彼义而作此喻:此中胜妙石藏者,即是诸行、并诸杂染,喻此二种增语;下有大藏如意宝珠者,即是无分别增语;求如意宝珠人者,即是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