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70714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0
《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赏识教育不是一味表扬晋城市沁水中学韩向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提倡要尊重、赏识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却有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回答得怎么样,教师都以“你真棒”“你能行”“你真能干”“你的回答很有创意”等等之类的话来加以肯定。虽然这些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激励,但是长此以往,就把表扬的话语以这样的方式演绎成一种公式,这样的表扬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一味的表扬如一味的惩罚一样,对学生的发展同样有害。一直在表扬、夸奖、赞美声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一
2、旦遭遇坎坷,心理上的巨大打击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闻目睹这样的例子:有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时,以为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是以行为消极抵抗,就是直接顶撞老师;有的学生在家被家长训斥几句,就离家出走,或以死威胁。……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吗?表扬是从正面进行积极的强化,不是言过其实的吹捧。对学生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者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如:‘“你是最棒的!”“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的表扬,很容易造成学生“盲目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4等不良习性,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的评价。而这种过度的表扬,一旦与现实
3、生活中他人的恰当、合情合理的评价发生冲突,学生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再也听不进半点批评的话。时间一长,遇到挫折和困难,则不具备承受和坚持的勇气,而表扬也就适得其反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也在践行着赏识教育的理念,我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一课时,谈到“孔子的中庸思想”,我就让学生自己试着来谈谈对中庸的理解。学生甲:“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物时,不能认为他(她)十全十美,也不能认为他(她)一无是处,一棍子打死,这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既要看到他(她)的长处,也要看到他(她)的不足,这就是一种中庸。”学生乙:“我
4、们作为社会中人,做任何事都不要做过了头,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学生丙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和小张因为一件小事打架了,作为班长,我不能说小王全对,也不能说他全错。”……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对每个人的发言作了点评。首先,肯定了学生甲和乙对中庸的理解,同时也注意到,平时课堂上很少发言的丙犯了一个错误:他的理解不完全准确。我考虑到这位学生有勇气站起来讲已经非常不错了,不忍心给他泼冷水。但我认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教师来说,就是传授知识不科学,治学态度不严谨,这是一个不可容忍的错误!我当即指出了他发言中的不当之处,我注意到这并没让他觉得难堪,相反地,他信服地点了点头。
5、4试想,如果我当时只是顾及到了对他的鼓励,而不敢指出他的不当之处的话,那么,这样的表扬就不是客观公正的。对学生乙本人来讲,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让别的学生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表扬、鼓励真正发挥效用,起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功用呢?我认为正确的赏识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赏识要客观、公正、准确,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感情用事,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时下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分好坏,一律给予表扬:“做得真好”“真不错”“真棒”之类的表扬语似乎就挂在老师的嘴角,一开口必说出这漂亮的字眼,难道这就是新课程
6、强调的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我想,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对错误的认可。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表扬,而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客观地评价。其次,赏识要着眼于学生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不要特意夸奖他们的聪明、漂亮。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学生是极为不利的。毕淑敏的《请为你的夸奖道歉》一文,值得我们深思。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4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
7、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同样,教师不要夸奖学生的先天的特质,诸如不要这样表扬学生:“你真聪明”“你脑袋真好使”等等,这样容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有可以骄傲的资本,而放松了后天的努力。毋庸置疑,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诚,不要过度、过虚。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及时指导,使学生真正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作者姓名及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沁水中学韩向东邮政编码04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