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7039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9-23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料分享大全-分享无极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认真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己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也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涵在传
3、统的教育思想当中,但系统的研究却开始于世纪年代中期。截至到年底,全国%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余年的历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争论,观点不一 目前流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四
4、种,分别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论”;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传授心理保健技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个性,促进心理健康过程的“过程论”;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的“系统论”;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功能论”。上述观点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予以界定,但差异也比较大。概念界定不清,使得心理
5、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心理问题,不同的研究结论高低差异很大 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最低的%,最高达%,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更多,代表性的如%-%、%、%、%-%等。这种差异不但会引起广大民众频生困惑,也令众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感困惑、棘手。 此外,在研究工具的选择上,大多数心理健康的调查还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该量表虽然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但是该量表主要用来衡量门诊或住院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以没有症状就是心理健康来作为判断的标准。消极的意义
6、多,没有从积极方面来考虑。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不是很完备。 .教育者的观念落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 另有一些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一种崭新的途径,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只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即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从而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现了德育问题心理化的倾向。 .课程建设滞后,不能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上的独特性 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常常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弱,教学形式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解决、轻预防引导工作,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
8、活动的开展。 此外,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以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着。 二、应该采取的对策 .更新观念,立足教育发展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以问题为导向,但这里的问题不应该只是狭义地理解为个别学生有可能危及社会、他人或自身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而首先要理解为整个大学生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