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5942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9
《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张鹏超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 摘要:通过对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发展的情况,本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原则,以太极拳教学为例,通过“拆招,练拳”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情景模拟考核,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创新,转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丰富相关体育知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独立学院大学体育教学创新抛砖引玉。 关键词:太极拳;独立学院;教学模式 一、前言 独立
2、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中的大学体育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锻炼为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独立院校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低,就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他们在遵循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共同规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3、。因此,如何上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课成为当代体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以大学体育中的太极拳教学为主线,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继承和创新,探讨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借鉴和接受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参照企业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利用社会多渠道筹措经费办学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其建设与发展,是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是扩充本科优质
4、教育资源的战略性选择。 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三强、三弱”的特点:即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但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习惯养成较弱。简单沿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本科教学质量规格要求。如何针对生源特点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三、独立学院大学体育 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体育课程更要突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动作教学外,要
5、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性,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并且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代表的太极拳,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以及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等方面有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将太极拳列为必修体育课之一,成为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 四、大学生习练太极拳的误区 大多数学生认为动作柔和缓慢的太极拳是适宜老年人练习,不能在速度和刺激程度上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也不能
6、对这门课程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包括非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专业的体育老师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中华武术的精髓是技击,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在技击上表现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通过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可以达到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的实战效
7、果。 大学体育中太极拳常规教学法一般是教师先示范动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然后教师再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千篇一律,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使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模仿太极拳动作,并没有自发地学习,长此以往,太极拳课便成了简单的运动课,使得学生对太极拳的误解更深,最终对体育课缺乏兴趣,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本着“太极可练,拆招可战”的思想,以太极拳套路为主要内容,通过紧急情况的场景模拟引出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拆招讲解与动作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同时,也掌握部分格斗技术,全
8、面了解太极拳,改变对太极拳的误解,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编创场景,模拟太极拳招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考评,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五、“拆招,练拳”教学模式 大成拳《练用歌》中有“习拳必练用,二者应为一。练即用之始,用即练之为。用达练中求,无用可罢休。功法与用违,苦练亦无用。互相有关联,练中含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