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5776
大小:72.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09-23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在宋代多达一千四百三十余词家中,她是位极有艺术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她的诗、词、文俱佳,而以词最为突出,享誉文坛。她一生的创作横跨北南两宋,词以北宋灭亡南渡为界线,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后期词将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多慨叹孤独、凄凉、清冷之身世,感怀离乡、丧夫、失国之悲痛,风格转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其诗虽为数不多,却足见超凡脱俗、卓然一家之特色。本文侧重就“情景交融,别具神韵”、“语言
2、清丽,别具一格”、“构思新奇,别是一家”三方面来阐述一.情景交融 别具神韵与欣赏诗歌一样,品评词的高雅崇尚的是神韵。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韵者何?余味不尽者是。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李清照的创作一直遵循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原则,她极善于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恰切地倾注于笔端,泼洒于纸面。她的很多名篇佳句,长久以来一直感天地泣鬼神,一直传诵于一代代的口碑上,尤以写离愁别恨、思乡念国的深情与当时所处景物,环境自然地融合起来表情达意的这类作品更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达到情
3、景交融,别具神韵的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寓情于景,委婉含蓄。《醉花阴》(薄雾浓云悉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这首词很能体现其词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情意委婉,含蓄蕴藉的特点。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生活的孤寂,使她时常怀念游宦在外的丈夫。其时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因思夫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这首词表面上写李清照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自己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的天空都是布满“薄雾浓云”,天气是阴沉沉的;这种天气下,人的心情也
4、是愁思绵绵、孤寂难捱。胸中之情——“愁”情,与眼前之景“薄雾浓云”自然融合。外景诱思,室内又如何?“瑞脑消金兽”,她在屋里独自接连点燃瑞脑(香料,传说烧出之香气能辟邪),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甚为聊赖。寂静中的缕缕轻烟之“景”与凝神相思之“情”十分暗合。接下来,无论是“佳节重阳”更能撩拨“思亲”情怀,“纱厨”下的夫妻同“玉枕”共眠之睹物思人,触物感怀,因“半夜”秋凉无夫温床而“冷”醒(外感),更有夫妻离别一番凄冷孤寂之滋味在心头(内感)。还是“黄昏”时分(晚景),“把酒”“东篱”下(屋外),原本
5、希望借酒稀释“思愁”,借菊香冲淡“怀情”,偏偏事与愿违。黄昏、黄酒、黄菊(景物)平添了离愁别恨之旺情,不得不转回闺房觅静,怎奈晚来西风瑟瑟卷帘起,顿觉东篱下受着风残的菊花,花瓣纤长,修条长枝的瘦得可惜,而房内伫立帘子旁的“人比黄花瘦”。这一切都天衣无缝地将依依愁情寓于秋云、秋风、秋菊等等景物之中,情因景而生,景为情而置,情景交融,相辅相成,浑然成篇。李清照的词,体现寓情于景,表意含储蓄蕴藉特点的还有不少篇章。如:《一剪梅》中“红藕香残”(夏末初秋)之景,与“玉簟秋”之感(人睡竹席感出凉意),吻合了因丈夫远游不
6、在身边之孤寂闲愁之情;《声声慢》中的“冷冷清清”(景)与“凄凄惨惨戚戚”(凄惨忧戚之情),“雁过”与“伤心”,“黄花堆积”与“谁堪摘”,“细雨”点滴与“愁字”了不得等都是情景相生,委婉含蓄。2、点染得体,形神兼备。点染,本是国画上的术语,借用到词的创作上大致意思是:“点”,就是正面点出事物的本质,“染”就是侧面描写,体现本质的生动丰富的形象。或说,点和染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般在特殊中得到表现,点也在染当中得到表现。现就以李清照后期词作名篇《声声慢》为例证。这首词真切地表达了李清照晚年凄凉孤寂的处境和悲
7、苦的心情。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起始,她一起床就百无聊赖,非要东张西望、入心入肺地寻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毫无所获,反而被无名的孤寂清冷气氛加重了自己凄惨忧戚的感受,即“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三句正面点出凄惨清冷的心境来总领全篇。接着从秋晨难养身,晨酒难浇愁、南来秋雁勾心伤、无心摘菊憔悴损、守窗难等天黑、雨滴桐叶愁煞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点染,铺衬人死家破国亡的死别愁情。“乍暖还寒”和“晓来风急”结合,侧面点明“秋凉”、“风急”印证环境“冷清”,共同烘托“凄惨悲
8、戚”的心情。此为一染。“正伤心”三字点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所隐含的愁情。空中南来秋雁,是李清照的旧日相识,含意有二:一是鸿雁和她均生长于北方,鸿雁因天寒而南飞,她因国破而南渡,李清照在临安看到的来自沦陷区的北雁,心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悲叹;二是鸿雁因曾为她和离家出仕的丈夫间的信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如今夫亡楼空,“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寄”(《念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