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

ID:8852013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9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_第1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_第2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_第3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_第4页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白杨礼赞》——李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学语文《白杨礼赞》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一、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二、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及白杨树的资料。三、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理解作者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为线索来组织文章的写作手法。2、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3、品味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2、训练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的能力。发

2、展方面1、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作者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教学目标1、理

3、解作者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为线索来组织文章的写作手法。2、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3、品味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散文。教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听朗诵录音,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层次间的关系,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在教学中教者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经过和时代背景,让学生讨论白杨树与根据地军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两者之间不仅是相同的地域——黄土高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相同的品质,并逐一概括出二者之间品质的相似点,从而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现场构思短文,既不费很多时间,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这一手法,从而学以致用。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要求学生边听边默唱,《义勇军进行曲》是战火中诞生的爱国歌曲,每句歌词、每个音符都是

5、发自作者内心的呐喊,是全中国不屈民众的怒吼,是中华民族面对侵略时迸发的最激昂的号角,是千年古国从黑夜走向黎明的钟声,是中华文明即将复兴的宣言。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看它又是如何赞美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的,它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板书)2、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黄土高原的图片,并展示置身其中的傲然挺立的白杨的雄姿,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杨的形象。展示预习1、准确朗读下列词语并说出它们的意思。(出示投影,师生校对)无边无垠旁逸斜出潜滋暗长倦怠锤炼倔强坦荡如砥纵横决荡恹恹欲睡婆娑秀颀虬枝2、交流收集到的作家资料及白杨图片。3、交流本文的写作背景。

6、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提示: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赞美的句子)明确: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组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的感情。3、作者为什么会反复赞美白杨树呢?请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讨论交流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呢?作者又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呢?学生圈点勾画,品味作者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讨论明确:生长环境(黄土高原);外形特征(干、枝、叶、皮);内在

7、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2、作者明是赞美白杨树,其实赞美的是什么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明写树,实写人。从段5和段7都能很容易看出。3、作者是如何由赞美白杨树过渡到赞美人的呢?讨论明确: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反问句,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句从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