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

ID:8848943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9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_第1页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_第2页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_第3页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_第4页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三国演义》的悲剧性——以蜀汉主要人物为例作者:冯盼指导老师:周全田摘要:《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各自演绎出人生的命运悲剧。追溯其悲剧之因,既有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也有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弱点。这些人物的悲剧,又使整部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关键词:三国演义;悲剧;诸葛亮;刘备;关羽《三国演义》一度被称为“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1]。所谓悲剧,即将美好的事物毁坏了给人看。正如黑格尔所说,悲剧人物的灾祸如果,R&])$}'[4k"m%r要引起同情,他就必须本身具有丰富的

2、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只有真实的内容意蕴才4z,g5P&l"V1@5u能打动高尚心灵的深处。如果说整部《三国演义》是一场历史沧桑的大悲剧,那么它则7H&}*@&s3r,o-W是由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悲剧人生贯穿而成的。在小说描写的将近百年的历史中,有多少志士谋臣为他们的理想,为他们所信奉的忠义而不辞辛苦,四处劳顿,甚至不惜生命。尤其是以刘备为首的蜀汉集团的英雄们更是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而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性格弱点和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致使他们所做

3、的只是徒劳的奋斗和无谓的牺牲,而这些个人悲剧又进一步导致了蜀汉集团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体验和人生实践,才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情感的冲动与理智的压抑,悲剧情绪显得异常真实而复杂。一、一代军师的悲剧命运(一)传统的愚忠观念造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诸多原因之中,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愚忠第8页(共8页)观念对诸葛亮思维与行动的强大约束力,似乎应当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儒生大都非常重视以人伦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而君臣关系又是所有人伦关

4、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所以,诸葛亮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美德就是对君主的无限忠诚。这种忠诚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刘备的力量很弱小,几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简直是一穷二白。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而才智过人的诸葛亮绝对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誓死追随刘备呢?我们认为,一是诸葛亮为报“三顾茅庐”之情,二是看中了刘备汉室宗亲的血统。而这两点又恰恰印证了他愚忠的落后传统观念。但是这些在诸葛亮本人看来却是他应该追求的美德,而正是这样一种无以复加的无形的枷锁让他失去了拯救自己的最后机会。我们可以反过来

5、想,如果当时诸葛亮能够抛弃传统的君臣观念,在刘备死后果断地废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的话,那么他的北伐计划也许真的会成功。可是,尽管他很清楚刘禅不是个明君,但是骨子里的那种愚忠观念使他无法说服自己去做那种背弃伦理道德的事来。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其实,对于诸葛亮的悲剧结局,《三国演义》早在他出场之前就给出了暗示。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后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2]耐人寻味的是,当诸葛亮听说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自己,“闻言作色曰:

6、‘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3]可见,诸葛亮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扶汉兴刘的结局和自身的命运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甚至可以说,他和司马徽一样,对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早有预料。既然如此,他自然有机会避开这条布满荆棘的危险道路,这对于智慧超群的诸葛亮来说,原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诸葛亮却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以说,诸葛亮是自愿承担起演绎悲剧的重任的,而这个“自愿”背后却一直有着一个愚忠的传统观念在作怪。(二)人生目标的错误东汉末年,宦官当道,吏治腐败,军阀割据,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天才的诸葛亮生于

7、这乱世,这是他的悲哀。他哀叹自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但“乱世出英雄”第8页(共8页),又正是乱世,给了他施展才能一展宏图的机会,这又是他的幸运。在刘备三顾茅庐的盛情之下,诸葛亮出山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为之奋斗,但最终只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性结局。当我们从历史痕迹中寻找他悲剧的根源时,才发现,原来这一切主要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诸葛亮曾自吟“不求闻达于诸侯”,他难道真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吗?非也。诸葛亮“

8、每自比于管仲、乐毅”[5],这话泄露了他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管仲是“春秋五霸”中齐桓公的相国,他协助齐桓公完成了霸业,而乐毅则是战国时燕昭王的亚卿,他率积弱的燕军连破强大的齐国七十余城,为古代善于用兵的名将。可以说,管仲与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与军事上两个杰出的代表。诸葛亮自比管、乐,就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抱负。诸葛亮的这种自比正是造成他的人生悲剧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