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48434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江川二中谭秋艳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本节课的教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
2、的数量变动。前者属于模仿性技能目标,后者属于理解水平的知识目标,旨在把握数学模型(抽象)与种群的数量变动(具)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力目标: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本节;建构数学模型需要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4、教材处理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
3、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第一,将教材中“澳大利亚野兔的增长”、“高斯的草履虫实验”等内容改为自学内容,课堂上引入水葫芦,紫茎泽兰作为构建数学模型的素材;第二,尝试用数学模型解释江川县当地的禁渔期,开渔节典型事例.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班级为高二普通班,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达成知识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数学问题,进而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探究性教学法、讨论法。2、学法: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提供我收集的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
4、讨论并在课堂交流中不断完善。在达成知识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四、教学过程本课按以下5个环节展开。1、导入新课播放细菌分裂生殖的视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活生生的生命现象.针对视频中播放的内容引出课题。2、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这个环节中,我应用了书中问题探讨的资料,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构建数学模型,包括用2种数学方法对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表达:一种是归纳计算公式,另一种是用描点法绘制曲线,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2种方法各自的优点。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纷繁的表象,用数学知识提取事物的本
5、质,为建立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做好铺垫。3、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它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循序渐进掌握建构的方法过程,培养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4、尝试应用建模成果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用数学模型解释教材中“防治鼠害”、“保护大熊猫”等内容之外,加入了学生熟悉的我县的情况,每年星云湖都要有一段“禁渔期”,为什么?年底会举行“开渔节”,在“开渔节”期间捕捞多少鱼才有利于保护星云湖的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最大效益?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5、种群数量变化的其他类型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出种群数量
6、的其他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五、效果预测课堂上选取的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可以基本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