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42294
大小:6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09
《女孩高歌赴美就学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女孩高歌:赴美就学笔记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October2,2009Friday) 一个中国女孩,从11岁到19岁,从南方小学到耶鲁大学,讲述了随留学的父母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与见闻。 这女孩就是《赴美就学笔记》的作者高歌。封面上可见作者,长发披肩,高而瘦,有点西方的偏栗子色的皮肤和含蓄的很东方的笑容,带着满身的学生味和书卷气。 她初中时当过报童,演过戏,改编过剧本;高中时办过杂志,创作的小说诗歌得过奖,参加以读书为主题的夏令营时,确立了上耶鲁大学的奋斗目标顺利升入耶鲁以后,又是著名的“指导学习”教学活动的学生,接受着比别的学生多三四倍的学习压力
2、,如饥似渴地读书,通宵达旦地撰写论文。一般人难免苦不堪言,而她却其乐融融。上学求知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学生完全应该而且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高歌向我们描述了她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其中,也给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带来许多可以汲取的建设性元素。高歌在自序中说“与你分享一勺勺回忆的泉水”,这是一勺勺甜美的泉水,包括苦涩的泉水。全书分为四辑:地远人亲、闯荡小镇、翅膀渐硬、车到山前;细读可发现是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记述来美留学的26段岁月。是散文,却做到了“神”不散。高歌有一位可爱的母亲,可爱的竟然高呼“‘代沟’有理”:“第一,有代就有沟,不可避免。第二,代沟有用
3、。第三,“绝对消除”代沟便成了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振振有辞地质疑着爹妈价值观念的女儿,如果女儿没有一对理直气壮地批判着她的父母,如果我们之间没有这种经常性的思想上的“碰撞”,大概我们都会比今天“弱智”得多。高歌有一位可敬的父亲,可敬的事事都如同哲学家般审视,大谈“遗憾的书”:“小学生活的几篇,事过七八年来看未免浮光掠影;中学生活有几篇写得较好,有血有肉,但也有详略失当之处;大学生活一段又逊色了一些,过分沉溺于抽象思辩……”;最大的遗憾“既然有些相对而言不算那么有特点的题材,你都写了,为什么有些明明很有社会生活容量和思想容量的题材,你不肯写呢?”遗
4、憾归遗憾,父亲还是充分肯定了本书的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既写下了平淡如水的日常学习生活,也写下了波澜迭起的意外风波和特别事件。通过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一个美国华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眼睛、耳朵和心,让读者看到了众多以前无由认识的活生生的美国老师和学生,听到了以前无从了解的美国教育体制及其运营的概况和细节,思索了以前无缘得知的美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弊病。”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论你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家长”。 【阅读链接1】I267.1高歌著:赴美就学笔记:一个中国女孩从11岁到19岁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与见闻,海南出版社2000-06目录01自序:
5、与你分享一勺勺回忆的泉水 第一辑:地远人亲小学 路易斯安那州来美第一周16我的美国妈妈(告别美国妈妈)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我给美国同学上课 第二辑:闯荡小镇初中宾夕法尼亚州43老师出招酸甜苦辣“方片八”“我是送报的小行家” 第三辑:翅膀渐硬高中 新泽西州一个名叫高歌的女孩在高中的一天让我们手拉手127我的四位英语老师甲乙丙丁“我在你们学校安放了定时炸弹”穿T恤的缪斯我的主编生涯爸爸妈妈很远,康德很近——记永生难忘的特路莱德夏令营老师要进国会山大学的门槛都是黑头发 都是黑眼睛中学里的爱神之矢最美的一夜 第四辑:车到山前大学康涅狄克州我是耶鲁新鲜人攻读经典的急行军33
6、7“让时间不使这些事件褪色……”——记政治/历史课和汤普森教授350走出柏拉图的山洞——记哲学课和贝斯教授367“半迷恋上了安静的死亡”——文学课与奥利恩斯教授378超越怀疑——哲学课与着特教授397校园谋杀案 附录一:“代沟”有理(季思聪)代后记:他山之石与前车之鉴(高伐林) 自序:与你分享一勺勺回忆的泉水 1998年暑假,我住在纽约,在一家暑期英语学校任教,给一些新移民来美的华人学生补习英语。学生们年龄不等,从9岁到16岁都有,有些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比我高出一个头还不止。刚开始教他们的时候,我心里还真有些发毛。 与他们熟了,我们用夹着中文的英语在课
7、间谈话,我问起他们在国内的情况,而他们也好奇地打听起美国学校的种种规定——他们中很多人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跨进美国学校的门呢。 在那个暑假,我带着跟我很“铁"的学生们,去看了好几场描写美国青少年的电影,乘着地铁在纽约的中城和下城参观,滔滔不绝地告诉他们我这七八年在美国学校积累的“心得"。在教他们语言的同时,我也想尽量地把他们带进美国同龄人的文化中去。 突然想起我初来美国时,那份新奇感和兴奋感。在美国住了8年半,我似乎都忘了,可是回家找出当年的日记一读,那时的许多人、事和心情都历历在目。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在那时都是我作为新鲜事长篇大论地写信回家,跟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