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摘要]就当前机械原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该学科现今教学特征以及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未来该学科应有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新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潮流。[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实践前言“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具有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当今“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课程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在某些方面偏专偏深,联系工程实际不够,缺乏系统性、先进性、实践性和创造性(陈文华1)。随着科学技术
2、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社会需求的日渐多样化,这样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并实践集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本思路。一、机械原理学科现状分析1.过度压缩课程近年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甚至有的专业课老师提出压缩机械原理内容,花费20到30学时进行机构常识介绍,把有的部分并列于专业课。一些工厂机械设计人员认为《机械原理》解决不了新机器的设计,作用不大,可有可无。这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动摇了机械原理在工科课程中的地位,直接影响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
3、高。同时给一些主管教学的决策人提供错误的信息2.过于理论化,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存在明显的敬畏心理,其中一个的客观原因固然是《机械原理》课程具有典型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育教学内容多且抽象,不易理解。另外一个原因是传统说教式的授课模式增加了知识理解上的不足,教师的说教形式过于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异较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许多学生的理解跟不上节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上上文所提到的“学时少、课程紧凑”的特点,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知识的掌握。3.体系与内容陈旧“机械原理”这门学科内容和体系与它所肩负的任务有比较
4、大的差距。从课程体系和内容上看,现在的“机械原理”学科20世30年代形成的。中国是50年代后从原苏联引进的这个教育模式,虽然已有不少改革,但基本上还属于50年代学习原苏联后的旧体系和老内容。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课程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来许多老师对此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4、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从机械原理的设计方法或解题方法上看,目前有许多的学校这门学科的教育方式仍以图解法为主,解析法或CAD方法所占的比例不够。而随着学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图解法日益显出其局限性。在目前阶段要突出解析法的地位,应多讲
5、一些解析法,尤其是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思路,少讲过程的推导,这样处理,也解决了学时不够的问题。二、机械原理学科改革发展方向1. 以机构设计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主线编写,是以机构分析为主线的搭建知识体系”,这种体系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满足了对国外产品进行模仿设计和仿制工作的需要,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为缩短,这就要求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传统的课程结构体系显然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以机构设计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组织课程内容,加强对各类机构的结构、应用特点的介
6、绍,全面、系统地介绍机构的运动、动力及传力性能,减少与理论力学重复的部分,适当舍去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力分析、刚性转子平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减少分析内容的同时,还应结合机构结构特征,增加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对实际工程对象进行分析的思路和建模方法等内容。2.突破原有教材格局,增加新的内容对传统内容作必要的删减圈内机触原理教材虽经多次改革。但内容体系变化都不大。其关键在于以往的多次改革。都不能突破传统的机械原理教材的棉局,所不能触动原有的体系和内容在改革教材方面。对某些实用价值不大的传统内容。要敢于忍痛割爱。否则,教材的篇幅将越来越大。赵庆辉学者认为:现有教材中的“高副低代”、“凸轮最小基圆半
7、径的确定”、“共轭齿廓曲线的确定”等内容都可删掉。齿轮机构我国教材中所占的篇幅较大,我们至少可把齿轮机构这章缩减到齿轮在当前非机类专业的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大胆删减一些不太重要或有些过时的内容,教材才有可能不断充实必要的新内容,反映学科的新发展。3、将计算机软件与机械原理课程结合起来《机械原理》课程主要涉及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整个课程贯穿始终的是设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