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22013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古籍校勘中的形讹与借字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籍校勘中的形讹与借字辨析谈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内容提要】古书用字相当复杂,流传至今又难免存在讹误。在古籍整理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把握汉字的形体演变和语音的古今差异,将通假字以及因避讳而导致的字形替代等文字借用现象与字形错讹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阅读和校勘古籍。【关键词】古籍校勘 形讹 古音通假 避讳 字形替代辨正古书中的讹字是古籍校勘的重要内容。而古书中的用字现象又相当复杂,尤其有大量的借字,包括常说的通假字,以及书写者出于各种原因有意识地使用的临时代用字。汉字的形体演变和语音的古今差异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判
2、断是作者借字而用还是后人传抄致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不明借字而导致形讹也是常有的现象,《战国策·赵策》:“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其中“揖”《史记·赵世家》则作“胥”。“胥”通“须”,意为“等待”,可见“揖”当是“胥”字传写之误。看来在古籍校勘中分清讹字和借字是很有必要的。一古书中的错讹多种多样,首先表现为字形的讹误。典籍中存在的形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形似而误。洪迈《容斋四笔》卷二谈“抄传文书之误”云:“周益公以《苏魏公集》付太平州镂版,亦先为勘校。其所作《东山长老语录序》云:‘侧定政宗,无用所以为用;因蹄得兔,
3、忘言而后可言。’以上一句不明白,又与下不对,折简来问。予忆《庄子》曰:‘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尔!然而厕足而垫之致黄泉,知无用而后可以言用矣。’始验‘侧定政宗’当是‘厕足致泉’,正与下文相应,四字皆误也。因记曾纮所书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形夭无(無)千岁(歲),猛志固常在。’疑上下文义若不贯,遂取《山海经》参校,则云:‘刑天,兽名也,口中好衔干戚而舞。’乃知是‘刑天舞干戚’,故与下句相应,五字皆讹。”(二)字形离合。例如《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6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宜自请太
4、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王念孙认为,既云义渠之事已,则义渠之事急,为追叙过去之词,何得冠以“今者”二字?“今者”二字,形合而似“会(會)”,一字而离为二字之讹也。①《史记·范雎传》正作“会义渠之事急”。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书亦有二字误合为一字者,《左传·襄公九年》:‘闰月戊寅,济于阴阪。’杜注曰:‘长历推之,此年无闰月。闰月当为门五日,五字上与门合为闰,则后学自然转日为月。’……是古人作字,但取疏密相间,经典传写遂并为一字矣。”又如《战国策·赵策》中的人名“触詟”,在《史记·赵世家》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5、的帛书《战国策》中均作“触龙”,可证“触詟”应是“触龙言”之误。(三)妄改古书。后人遇旧本不可解者,往往臆改之,使文从字顺。顾亭林《日知录》云:“山东人刻《金石录》,于李易安后序‘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不知‘壮月(八月)’之出于《尔雅》,而改为‘牡丹’。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黄侃说:“凡轻改古籍者,非愚则妄。”②鄙浅之人,妄改古书,文义必有乖谬,然犹可推究其误;若出通人臆改,文义甚安,反失古书原貌。《荀子·非相篇》:“传者久则论略,近者论详。”两“论”字皆“俞”字之误。③俞读为愈,古字通用。《韩诗外传》正作“久则愈略,
6、近者愈详”,可证也。“俞”字误为“仑(侖)”,校者又误改作“论(論)”,这便是因误字而改动古书。妄改古书会使古籍面目全非,给古籍整理和校勘带来极大困难。二我国的校勘之学远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其实也就是对古籍进行校勘和整理。他的学生子夏也长于校勘。《吕氏春秋·察传》记载: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6很明显,子夏指出“三豕”是“己亥”之误,就是校改讹字。古书中有些形讹因其错
7、误明显,较为容易辨别,但更多的时候,还要从各个方面入手综合辨析,才能最终确定形讹的存在及其原因。(一)把握古文字字形及其形体演变。《荀子·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史记·殷本纪》:“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皆以成汤为天乙。近人罗振玉据甲骨文以辨之,以为“天乙”乃“大乙”之讹也。因为“天”与“大”形近易讹,故“大戊”《卜辞》中亦作“天戊”④。以殷初诸王大丁、大甲、大戊例之,则“天乙”为“大乙”之讹,殆无可疑。⑤(二)注意字词意义。《说文》:“琼,赤玉也。”但世人咏白雪多
8、用之。晋·谢惠连《雪赋》:“林挺琼树。”陈·张正见《应衡阳王教咏雪》诗:“睢阳生玉树,云梦起琼田。”隋·王衡《玩雪》诗:“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韩愈《咏雪赠张籍》诗:“真是屑琼瑰。”如果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