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13354
大小:83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汉字的本源含义深入骨髓的汉语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
2、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
3、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
4、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如欲多明白孝亲的道理,请听德育故事“孝”的部分。 小篆隶书楷书会意,形声字解:小篆「仁」,从「人」,从「二」。「仁」是二人合而为一,乃亲如一体也。按「二」者有两者相容的仁厚之象,即厚以待人,故
5、能亲。二人能相容相合,故有视人如己之意,本意作「亲」解。孔广居以为:「仁,亲也,人莫亲于父母,故以二人为意。」又「二」象上为天下为地,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其义有:至大至善之道德曰仁。爱曰仁。仁以爱人。上下相亲,谓之仁(中庸)有仁德者亦曰仁同情爱护曰仁。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人也仁者心之本体,性也,理也,觉也。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德教,德化,善政曰仁教化曰仁人若心中永远包含着两种人,一为善,一为恶,则此人心中必有至爱,当能与人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故古人言:「仁者无敌」;或云:「仁者爱人也」
6、。确实人若有恕人之心,容忍之心,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故「仁」诚为立身处世之根本甲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象形字解:金文「人」象人侧立曲身垂臂之形,以其为立,古仅见一臂一胫。「人」本义作「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解。而贵乃高意,即天地间之灵性以人所秉赋者较其它万物为最高,故曰人为万物最灵者。其义有:万物之最灵者曰人。与民通,泛指一般人。贤才曰人。他人,某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仁」通或「仁」也,仁者人也。易经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曰三才,人既能与天地同列,则当效法天地之自然,无有
7、分别,淳心仁厚,宽广无际。如《弟子规》所言:「天同覆,地同载」,故人与人之间,当要和睦相处,互助合作,互相包容,平等对待,共存共荣,才能营造一个真正和平的世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会意,形声字解:小篆「圣」字从「耳」从「呈」。呈之本义作「通」解,(见说文解字)乃指于事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之称。《白虎通》谓:圣者,通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朱骏声氏谓:耳顺谓之顺,故从耳。又圣者挺立于世,无不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之情,故其能大公无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故曰圣。其义有:博通事理曰圣。《尚书·洪范》:[睿作圣]传曰:于事无不通
8、谓之圣。道德修养造乎极地者曰圣。如:至圣、宗圣、亚圣……等等。尊称皇帝的。如圣旨、圣驾。至高无上的。如圣人、圣者。《管子·内业篇》谓: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 精通曰圣。如: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古人道:读书志在成圣作贤。因为读书能识理、能明辨是非、能变化气质、能克制自己不造罪业。故圣凡之别唯在「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