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骚》篇与“文之枢纽”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

ID:8810466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_第1页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_第2页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_第3页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_第4页
资源描述:

《《辩骚》篇与“文之枢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辩骚》篇与“文之枢纽”刘勰的《文心雕龙》向被称为“体大虑周”。就其体系之深博,结构之严谨而言,实为我国文论史上所绝无仅有。在《序志》篇中,刘勰对全书的体系结构做了如下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

2、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根据刘勰的这段自述和《文心雕龙》的实际情况,研究者对全书的结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两分法。持此说者主要有叶联芳、曹学佺、范文澜等。他们认为,《文心雕龙》一书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自《书记》以上,是剖析文体;《神思》以下,则商榷文术。2、三分法。持此说者主要有罗根泽、周勋初等。他们在二分法的基础上,提出《序志》篇应单算作一类,如此,《文心雕龙》一书即分成了三部分。3、四分法。持此说者主要有郭晋稀、陆侃如、牟世金等。他们认为全书分为总论(前五篇)、文体论(《明诗》~《书记》)、创作论(《神思》~《总术

3、》)、批评论(《时序》~《程器》)四部分,《序志》篇则被视为全书序言性质的总论。“四分法”是学术界最主流的意见。此外还有五分法(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序志》算作第五部分)、六分法、七分法等等,基本是按照今人的文学观念把《文心雕龙》的下篇(即四分法之“批评论”部分)再进一步细化,将文学史观、修辞学等理论问题单独列出为一类。以上各种分类法中,《辨骚》篇都处于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刘勰自己的说法,《正纬》和《辨骚》篇都是“文之枢纽”的五篇之一,是全书的关键。不过,有的论者却认为,从《文心雕龙》的整体理论体系来考虑,“文之枢纽”并不等于总论,属于总论的应该只有《原

4、道》、《征圣》、《宗经》三篇。依据这样的分类原则,则从《正纬》到《书记》共计二十二篇,都应算作是文体论,纬书和楚辞都是所谓“论文叙笔”时才应提到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骚”是一种文体,跟《宗经》、《正纬》篇讨论的经书、纬书性质有所不同,而与自《明诗》至《书记》各篇所探究的各体文章却相类似,就是说,应该把《辨骚》以下二十一篇算作文体论,如同萧统的《文选》把骚作为文之一体,与诗、赋、七、诏、册等并列一样。因此,又有些研究者主张前四篇可视为全书总论,《辨骚》应与《明诗》至《书记》共二十一篇同归于文体论部分。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陆侃

5、如《文心雕龙选译•前言》等,都认为《辨骚》篇当属文体论的范畴。而缪俊杰、王达津、牟世金等学者,则认为《辨骚》篇既属于文之枢纽,又属于文体论。关于《辨骚》不属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这些意见,固然有一定理由,不过,这些观点违背了《序志》篇中刘勰自己的论断,笔者以为还是不妥当的。《辨骚》篇还是应该计入《文心雕龙》篇的“文之枢纽”,也就是总论部分为是。已有一些学者指出《辨骚》篇的体例不符合《文心雕龙》文体论结构模式,即不是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模式来安排文章论述层次的,所以不能将《辨骚》列入文体论。不过,因为这二十字本身就是刘勰对

6、从《明诗》到《书记》共二十篇分论的说明,刘勰本来也没有用它来规范“文之枢纽“中《辨骚》的结构,因此,用这个理由来当作《辨骚》篇非文体论的明证,有些站不住脚。4《辨骚》篇究竟何属,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小问题,实际却涉及到对于刘勰的基本文学思想的理解,不可以不加辨明。对这个问题,应当从《辨骚》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两方面来加以讨论。《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纪昀评《文心雕龙》时曾说过,“词赋之源出于骚,浮艳之根亦滥觞于骚。”从这一点出发,王运熙先生曾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讨论了《辨骚》之所以在全书总论的原因。他论述了《楚辞》之“奇”对汉魏以后侈艳文风的影响,并指

7、出刘勰把《辨骚》作为全书总论之一篇列入“文之枢纽”的原因:不但由于《楚辞》产生时代较早,对后世文学发生深远影响,必须尊重它的历史地位;而且从阐明自己的创作原则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勰认为《楚辞》的“奇文郁起”,是儒家《五经》以后文风的一个巨大转变(《序志》篇所谓“变乎骚”意即指此),它有“自铸伟辞”、“惊采绝艳”的优点,但也有异乎经典的“夸诞”之弊。这种弊病由于汉赋的继承发展而扩大了,形成了后世“浮诡”、“讹滥”的不良文风。为了矫正这种不良文风,刘勰强调必须以儒家经典文风为准则,批判吸取从《楚辞》开始的奇辞异彩,强调“正末归本”(《宗经》),强调“执正

8、驭奇”(《定势》)。王运熙先生的意思是说,刘勰认为当时文学创作中“浮诡”、“讹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