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李俊杰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学院草业学院专业植物保护毕业届别2010届姓名李俊杰指导教师李惠霞职称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〇年六月9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李俊杰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李俊杰(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兰州)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马铃薯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甲霜灵属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是防治卵菌类病害的特效药。本试验在2008-2009年采集定西、通渭、临洮、天水、陇东、陇西
2、等地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叶,共分离得80株致病疫霉。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63.75%的菌株表现为抗性,21.25%的菌株表现为中抗,15%的菌株表现为敏感;各地菌株抗性表现与菌株来源地的施药水平有密切关系,并对抗药性不同的地区提出了用药建议。关键词:致病疫霉,甲霜灵,抗药性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甘肃省马铃薯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一,是区域优势产业。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的马铃薯产地均有发生,
3、一般年份使马铃薯减产20%-30%,发病较重的年份达50%以上,严重威胁着我国马铃薯的生产[1]。近年来,由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60年代培育的抗晚疫病品种的抗性在各薯区相继衰退或丧失,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变得越来越重。1956年Niederhauser首次证实了在墨西哥存在A2交配型[2],1984年又报道了在瑞士发现A2交配型之后,引起各国植物病理学家的重视[3]。因此,很多国家的植病学者纷纷在本国展开调查研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发现了A2交配型菌株,1996年我国张志铭等首次报道了内蒙、山西存在A2交配型,河北、云南、四川等省份也相
4、继发现A2交配型,但尚未见报道福建省是否存在致病疫霉A2交配型[4]。该病原菌主要是以无性繁殖为主,近年来各地区相继报道发现致病疫霉A2交配型,这预示着该病菌可能出现有性繁殖,其侵染能力和存活能力都将增强。生产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甲霜灵(Metalaxyl)是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是防治该病的特效药剂,对卵菌纲真菌有很高的活性,可有效预防并控制晚疫病的流行,并可提高薯块的产量和品质[5]。随着A2交配型在世界各地传播,对甲霜灵具有抗性的小种也在晚疫病病原群体中不断出现[6]、[7]。1980年夏,首先在荷兰、爱尔兰发现抗甲霜灵的
5、晚疫病菌株,随后在欧洲其它国家、美洲及中东等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抗性菌株。随着甲霜灵大面积及长时期使用,抗甲霜灵群体不断扩大。据统计[8],1986-1988年间,英国抗甲霜灵群体由41%上升到60%,1987-1989年间,波兰抗甲霜灵群体由0上升到58.5%。张志铭等[9](1999)对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株抗药性试验表明,90年代后期使用过甲霜灵的地区普遍存在抗药性菌株,此后我国河北、内蒙、云南和黑龙江等地陆续报道发现甲霜灵抗药性菌株[10]。甘肃省作为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区,致病疫霉是否存在甲霜灵抗药性菌株,抗性程度有多高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拟
6、采集和分离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的致病疫霉菌株,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了解抗性水平,为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病样的采集 9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的测定李俊杰在马铃薯生长期,采集晚疫病时选取新鲜发病的叶片。采集后,装入自封袋中,分别编号,并在自封袋上标上采集地点和日期。田间每丛采集的病叶作为一个病样。1.1.2供试菌株 2008-2009年先后从甘肃省的定西、通渭、临洮、榆中、红古、天水、陇东、陇西等马铃薯产区的大田或试验田中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前期病叶。共分离出80个菌株用于甲
7、霜灵抗性测定。1.1.3培养基 在此实验过程中用两种方法制的黑麦培养基[5](RSA):(1)黑麦60g、蔗糖20g、琼脂13g、蒸馏水1000ml。(2)50-60g黑麦、新鲜西红柿汁100ml、琼脂15-16g、碳酸钙0.4g、蒸馏水1000ml。1.1.4供试药剂97.3%甲霜灵(Metalaxyl,Ridomil又名瑞毒霉)原药,先用少量的灭菌二甲基亚砜溶解,待甲霜完全溶解之后,再用灭菌水稀释成5μg/ml和100μg/ml的两个浓度作为母液备用。1.2方法1.2.1病叶的采集采集新鲜的、刚发病或发病时间不长的叶片,病健交接处有明显的白色霉
8、层,并且较纯净的病叶用于分离。1.2.2病菌的分离纯化 病菌的分离纯化方法参照朱杰华[11]、[12]和国立耘[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