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

ID:8763906

大小:6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06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陕西省五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答案高三试题含解析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高新一中审题学校:师大附中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认真填写在相应的题号下,不得涂改。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古代的全

2、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

3、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

4、和对立,“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

5、的。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只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

6、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选自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有删改)1.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B.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C.古代俗文学之所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D.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

7、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C.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D.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