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

ID:8724383

大小:59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5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_第1页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_第2页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_第3页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_第4页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二)(高三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广州市高三数学训练题(三)平面向量、立体几何(2)(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由广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高三中心组编写,本卷命题人:杨斗修改:吴永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答案(1)已知向量的夹角为(A)0°(B)45°(C)90°(D)180°(2)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AD=DC,则对角线AC与BD所成角的大小是(A)90°(B)60°(C)45°(D)30°(3)将

2、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A)(B)(C)(D)(4)已知,,若,则与的值分别为(A)-5,-2(B)5,2(C)(D)(5)若向量、的坐标满足,,则·等于(A)   (B)   (C)  (D)(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M、N分别是棱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A)是AC和MN的公垂线(B)垂直于AC,但不垂直于MN(C)垂直于MN,但不垂直于AC(D)与AC、MN都不垂直(7)地球表面上从A地(北纬45°,东经120°)到B地(北纬45°,东经30°)的球面距离为(地球半径为R)(A)R(B)(C)(D)(8)如图,在一

3、根长11cm,外圆周长6cm的圆柱形柱体外表面,用一根细铁丝缠绕,组成10个螺旋,如果铁丝的两端恰好落在圆柱的同一条母线上,则铁丝长度的最小值为(A)61cm(B)cm(C)cm(D)cm(9)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和N分别为A1B1和BB1的中点,那么直线AM与CN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B)(C)(D)(10)平面内有且,则一定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C1中,点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则点C1到平面B1EF的距离是(A)(B)(C)(D)(12)设PA,PB,PC是从点P引出的三条

4、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等于60°,则直线PC与平面APB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是球面上的四个点,两两垂直,且,则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14)设,,则(15)已知:与的夹角为45°,要使与垂直,则=.(16)向量的命题:①若非零向量,向量,则;②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充要条件是且;③若点G是的重心,则④中,和的夹角为,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7)(本小题满分8分)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求证:A、E、F三点共线。(18)(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5、△ABC的顶点坐标为A(1,0),B(5,8),C(7,-4),在边AB上有一点P,其横坐标为4,在边AC上求一点Q,使线段PQ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9)(本小题满分10分)在正方体中,E、F、G、H为、、、中点.(Ⅰ)求证:平面;(Ⅱ)求证://平面。(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为直角梯形,//,,,,平面,(Ⅰ)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且,求;(Ⅱ)在(Ⅰ)的条件下,设为的中点,能否在上找到一点,使?(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二面角的大小.(三)平面向量、立体几何(2)参考答案一、题号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答案CABDAACABDBC(5)提示:求得,(8)提示:将圆柱

6、侧面展开,如图,可得长度为(10)D解析:由知O为的重心,由知O为的垂心(如:)(也可用列举三角形,排除选项ABC)(11)提示:等积法,二、填空题(13)(14)(M是起点在原点,终点在圆上的向量的集合,N是起点在原点,终点在直线上的向量的集合,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对应M、N有两个相同的向量。)(15)2;(16)①②④三、(17)。证明一:(利用共线向量的判定定理证明)以作为基底,有:,,从而,所以A、E、F共线。证明二:(利用三点共线的判定定理证明),而:,所以A、E、F共线。(可以建立坐标系,利用求出等比分点坐标公式求出E、F的坐标,再证明A、E、F共线)(18)设又设点Q的坐标为(x

7、Q,yQ),则,得(19)解:如图,建立坐标系,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则各点的坐标为:、、、、、、、,(Ⅰ)∵,,∴∴∴∴平面(Ⅱ)=,、、共面。又不在平面内,//平面(20)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Ⅰ)设,则由已知得:,即即(2)设能在上找到一点,使,设,由(1)知,则,又有,,即存在点满足要求。(3);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故二面角的大小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