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10986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5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掌握十则的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2.评点、质疑法,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而2009年九月二十八日则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全球华人在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一部电
3、影《孔子》也同时上映。(教师出示图片曲阜、郑州纪念活动)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学习他十则语录。二、整体感知:1.你对孔子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视情况出示课件补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帝子及再传弟子
4、编写。是先秦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2.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找出拿不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以及画出读不顺的句子。(课件出示字词)(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识()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3.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1)教师指导诵读
5、、划分节奏。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三、文意疏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前五则文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作业:抄写、今译、背诵前五节。第二课时一、继续疏通文意。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后五则文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课件预设)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2.学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再大声朗读课文,二
6、、质疑探究: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7、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预设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2)孔子借松柏之后
8、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4.背诵课文三、当堂检测:翻译句字: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