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语文: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ID:8709990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5

语文: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语文: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课《竹影》内容透析全套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竹影”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二)、谋篇立意文章的主体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是充满童稚童趣的游戏,二是领略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艺术魅力。两者之间以爸爸为联系纽带。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三)、层次划分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2、1自然段):写晚饭后,“我”和弟弟到院子里乘凉,点出活动的环境。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几个小伙伴月下画竹影,爸爸给我们讲解绘画知识。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夜深人散,“我”欣赏堂前的竹画,有了新的领悟。(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如:“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争论这一问题,肯定要搞个水落石出,但孩子们可以不了了之,华明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对华明注意力

3、的转移,如果是成年人,肯定要挨批评,做事不专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但是,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会像大人一样专注于某件事。作者这样写,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既合情又合理。2、语言明白如话,细腻流畅。作者对事件的叙述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描写情景,准确传神,讲解艺术规律,清楚明白。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本文取材于生活小事,却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大道理――艺术本身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和美。我们在写作中可借鉴这种写作

4、手法,借一件小事来寄寓一个大道理,既贴近生活,又说理透彻,浅显易懂。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一)、重难点句子导析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导析:运用比喻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落下去以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导析:“暖色变成寒色”是因为“红光”变成了“清光”。“长音阶”变成“短音阶”形象地写出了竹影的形状随月亮的渐渐升起,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日光到月光的转移,使景物也随

5、之变化,人的感觉中,天气也由热转凉。另外,用“音阶”这一喻体,不仅形似,更让人产生美感。3、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导析: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认识中,竹是高贵、有气节的象征,而墨画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很高贵的画法,用墨来画竹,正能表现竹的品格。4、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导析:文章从“我”和小伙伴们描画竹影,写到爸爸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为我们讲绘画知识。文末的这句话是写听了爸爸的讲解以后,再看吴昌硕的墨竹,有了这种新的领悟。(二)、重点

6、段落导析课文第3自然段是如何写童真童趣的?导析:见《点拨》169页“重点段落导析”(三)、疑难解惑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导析: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