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ID:8703782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5

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孙权劝学》内容透析全套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省富阳县)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二)谋篇立意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三)层次划分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从“及鲁肃过寻阳”到结尾)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2、注重以对

3、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

4、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借鉴白描式的语言描写,突

5、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性情,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跃然纸上。语言(对话)描写不再繁复,而在精准,从人物的思想性格出发,会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从真实写来,不造作,或许就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的这一特点值得在写作中借鉴。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一)、重难点句子导析(见《点拨》七下P132)(二)重点段落导析(见《点拨》七下P132—133)(一)疑难解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导析: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

6、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