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ID:8701406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5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1页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2页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3页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客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客》备课设计主备人:孙海萍学习目标:1、<自主>自读感知课文,完成[信客档案]的填写。2、<合作、探究>分组合作进行探讨问题、画信客肖像、写诗等活动,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3、<课外拓展>启发学生尝试撰写“乡村邮政史”。学习重点:学习目标中<合作、探究>部分。课前试学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猝( )然   焦灼( )  吊唁( )  昏厥( )  诘( )问2、根据拼音写汉字。Xīxū()jìliáng()jídù()diānpèi()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长途(  )涉   穷困(  )倒   低(  )顺眼4、本文作者_____。我国著名的

2、____、____、____。主要著作有散文集《____》《_____》。二、主题文意梳理5、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文章主题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9、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物形象分析 10、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既要散发和接收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他的家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可他们忍辱负重,默默承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综观全文,请你用四个以上的四字词语概括信客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精彩句段品味14、理解句子的含义。(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5、、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信客死时,为什么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设想:本文篇幅较长,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设计[信客档案]旨在从信客这一职业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面上的了解,为下面的问题能深入研讨作准备。五、独特感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一)问题研讨(提示:在课文中找相关信息来说明)1、文中青年信客让别人得到了什么?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

6、?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二)根据你的理解,为信客写一首诗(一段也可)。(三)引导学生得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一生。设想:这一环节旨在对课文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对文章主题作多角度探索,并以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六、课外拓展:撰写乡村邮政史本课小结: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万事“诚”为先──余秋雨散文《信客》读后xkb1.com作者:李文这几天在网上读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读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篇反映“诚信”的《信客》,我们上次学生做作文也

7、是写了反映“诚信”的话题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谈一下。《信客》写的是早年在乡间的事,那时候通信手段很落后,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我要说的是这里的一个老信客,曾有一次为客户送给女儿的红绸,而他也要为一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