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

ID:8689423

大小:3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05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_第1页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_第2页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_第3页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_第4页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同一中高一苏教版必修1语文我与地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学案【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教学重点】理解地毯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晨读积累已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吟鞭: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落红:落

2、花,作者自况。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方。【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

3、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二、作家作品史铁生(1951-),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

4、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原罪宿命》、《钟声》、《我的丁一之旅》等。三、字词积累:1、识记字音宿()命 坍()圮()  玉砌()雕栏 亘()古不变  撅()捋 蝉蜕()

5、 窸窸()窣窣()嘈()杂 熨()帖  猝()然 倔()强 隽()永 恪()守 焦灼()2.解释下列词语坍圮:隽永:恪守:失魂落魄:声名狼藉:熨帖:浮夸:四、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1、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可课文除了写自己,写地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2、课文中第一处同时出现这三个要素的句子是……?3、文章共几个部分?总体上看,各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二)精读精研1、作者来到古园,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为什么这么说?2、“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此时才是我该来的时候?3

6、、“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6、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7、为什么要“独自”去?地坛可以给予作者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使作者要独自去?用课文的原文回答。8、他到底怎么了?他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要逃避?用原文的回答。9、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故意竟给母亲出

7、过难题吗?“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的意味。用课文的原文回答。10、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11、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课文的原词组合回答。12、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13、如何理解“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一句的含义?五、合作探究: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六、主题归纳七、问题探究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景物描写部分,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2、讨论概括母亲的形象八、艺术鉴赏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九、素材积累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2、人生自古谁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