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一七律长征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一七律长征

ID:8686381

大小:4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4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一七律长征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一七律长征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一七律长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七律长征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毛泽东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来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全诗共四联,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首联对长征作概括描写,颔联、颈联、尾联选择长征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具体的描写,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演绎得淋漓尽致。咬文嚼字1.字音律(lǜ)磅礴(pángbó)崖(yá)逶迤(wēiyí)岷山(mín)泥丸(wán)2.多音字3.形近字句段剖析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品评: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

2、细小的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极言山之绵亘高大,这是客观的山、真实的山,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明暗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品评:奔腾的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为红军的胜利纵

3、情欢唱。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没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令人望而生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再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3.更喜岷山千里雪,

4、三军过后尽开颜。品评:这是全诗的尾联,也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诗人既不叹息过去的困难,当然也不必写出后边的困难。结构简析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主旨探究《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

5、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对本诗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审美鉴赏《七律长征》的夸张美夸张手法的巧用,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作者在这首诗中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如连绵起伏的五岭,不过像轻轻翻腾的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犹如小小的泥丸在滚动。而在其他诗词中,又把山写得十分高大险峻,如:在《十六字令三首》中,写山高得“离天三尺三”,险得“倒海翻江卷巨澜”,峻拔得“刺破青天锷未残”;在《念奴娇·昆仑》中,用“横空出世”来描写昆仑山的气势等等。写法虽然

6、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这种艺术化了的缩小或夸大,绝不单纯是个技巧问题,它是领袖、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象以及英雄的胆略和气魄的自然表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