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7557
大小:39.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9-21
《高师院校构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师院校构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卫中玲摘要: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难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又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明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探索与职前培养相衔接、呼应的职后培训课程实施模式关键词:高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是笔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试验探索中,我们深感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教师职前
2、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的关键环节。因此,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试验的突破口和中心点。经过几年来的反复探索和深入研究,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明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课程目标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结构的构建,受职前和职后课程目标的支配和制约。1、职前培养课程目标主要是解决师范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面对市场化的就业形势和教师供应多元化的局面,在择业上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必将成为高校职前培养的恒定主题。因此,课程的结构就应该以有利于培养学
3、生从业的基本素质为原则,据此,师范教育职前培养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两个职业特点。一是强调教师职业的道德修养。师德的特点不仅在于自律,更在于立范,因此强调师德修养不仅是师范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师范生拓宽择业面的优势所在。二是强化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语言表达。准确简要、条理、生动的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又是许多职业的共性要求。所以切实强化以语言表达为核心的师能,既可以突出师范教育的职业特点,又可以拓宽师范生的择业面。在此基础上,注意把握两个适度。一是基础文化课的开设及学时安
4、排要适度。师范院校不可能在三、四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教师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技能都教给师范生,而只能是为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和接受继续教育奠定基础。二是职业基本功训练的时间和标准要适度。在师范教育中,以“三字一话”为主的职业基本功训练受到普遍重视,但其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和播音员,所以在教学上要把职业要求和特长培养区别对待,基本功要有时限、标准的强化训练。另外,突出职业素质教育也不能单打一,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2、职后培训目标主要是解决在职教师履职的胜任和优秀问题从职业要求的角度看
5、,职后培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道德;二是相关知识的系统、深化、更新;三是从业技能的完善提高;四是掌握新技术手段;五是增强教科研创新能力。这五方面的内容,应从纵横两个方面考虑。从纵向上看,职后培训的教学设计首先要以职前教育为基础;其次要根据教师成长阶段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第三要以教师成长阶段的不同要求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从而在一体化课程设计中,既体现出职前和职后的贯通,又体现职后培训不同阶段的衔接。但是,纵向设计上侧重于对共性问题的系统和规范,职后培训毕竟普遍存在着个性问题。所以,我们在横向构
6、建课程时,对不同职级的对象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对于新教师和初级教师,“适应性课程”多一点;对于中级、高级教师,“研究性课程”多一点,而发展型课程几乎是各种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元素,即这类课程是继续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种基本内容。为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还可实行菜单选课的制度,并重视调节与引导。二、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1、职前培养课程安排职前培养方面,我校参加试验的中文、数学、英语和小学教育四个专业在教育部制定的《大学专科程度初中教师培养课程方案(施行)》和《大学专科程度小学教师
7、培养课程方案(施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方案。课程设置的总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小学教学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各个试验专业打破以学科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增大教育课程的比重,突出师范性;增大通识课程的比重,体现广博性;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体现应用性。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以培养初中教师的三年制专业,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全技能”的培养思想,实施了“四一一”课改工程。具体讲就是,安
8、排四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必修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初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教育观摩和实习。在学校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又进一步突出示范性,强调师范教育的双专业特点,实行了教法技能培养三年不断线,即,一、二、三、四学期开设技能课,第四学期开设教法课,第五学期实习与观摩,第六学期仍旧开设教法课,对取得的成效实行循环总结和不断提高。(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课程的主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途径。它包括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