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

ID:8640324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3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_第1页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_第2页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_第3页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日,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又因为本单元的体裁都是散文诗,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而散文诗的表现手法是采用象征。

2、本文作者是在特殊的年代下借助“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三个故事来表达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这个主题。所以本课的要点是朗读课文来理解散文诗的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合写作背景来揭示三个故事的象征意义。为此我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2、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

3、解力。3、德育目标: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根据这个教学目标特设定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美感和散文诗的特点。教学难点:“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象征含义。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加以点拨、分析是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征和象征的意义,再说也已学习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即《雪》与《雷电颂》这两篇课文的背景都一样,都是1942年的抗日战争),因此理解本文的三个故事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不难的。一、说教法:坚持

4、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学生的情况,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配乐朗读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文章朗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配乐朗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配乐的乐曲可以用中国民乐《彩云追月》。(2)讨论点拨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3)教具准备:图片(“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录音机二、说教学过程:(一)导

5、入:同学们,对于“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板书文题作者)让学生回顾、讲述“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二)检查预习:1、哪位同学根据你自己所搜集的材料来介绍一下作者。(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2、让学生根据注释和前两课的学习来简介背景。(意在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及对知识的巩固: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

6、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作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3、学生默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节奏、情感的把握。理解、积累生字。(意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4、播放民乐《彩云追月》,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全班齐读课文。点评后再男女生分工读,男生读《日》要求读出热情洋溢之情,女生读《月》要求读出细腻幽静之情。(意在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投入的兴致)(三)课文研习: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意在让学生明确本课表现力强的词语如:“

7、日”、“飞蛾”、“夸父”、“月”、“姮娥”,从而联系背景透析其含义)2、合作研讨下列问题:①、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意在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飞蛾扑火”的行为正体现追求光和热,追求“日”。于是这“飞蛾”就作为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②、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意在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和摄取信息的能力)③、为什么作者在《月》

8、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意在让学生理解“姮娥奔月”神话故事在《月》中的用意: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