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22046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北师大版思品七下《维护友谊》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6·2维护友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怎样建立和维护友谊。懂得交友的原则和方法。锻炼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设定问题,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理解如何寻求并维护真挚的友谊。重点、难点1、建立和维护真挚的友谊。2、交友需要讲是非原则。教学方法阅读与探究(自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课时安排1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复习:友谊有什么重要意义?2、欣赏故事《管鲍之交》,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投影课题1、出示学习目标:知识:懂得交友的原则和方法能力:通过
2、教学,锻炼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认识理解如何寻求并维护真挚的友谊2、自学提示:①根据自学思考题,快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②把课文中重点的词或句用直线标出。3、自学与提问:阅读本站内容,请思考以下问题:(1)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什么是挚友?《论语》中的“益友”和“损友”分别是什么?(2)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3)“哥们义气”是不是真正的友谊?4、学生对照自学提示阅读探究(自学)、讨论,老师巡视、指导。5、师生互动:教学过程(1)学生回答首个问题后,结合课文分别出示挚友的含义及图片《伟大的友谊》,体会挚友的可贵。(2)学习“交友
3、十原则”并通过四幅简单的图片由学生进行选择,由此过度到“益友、损友和诤友”的解释。(3)解读《论语》中的益友和损友、老师作适当补充。(4)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懂得除了要选择挚友外,还需要广交朋友。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交友之道,老师作适当补充。(5)插入广告,出示漫画,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6)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重点突破“交友要讲是非原则”,尤其是要让学生懂得“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6、拓展延伸与我思我悟:通过探究材料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谈学习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有何体会。四、课堂活动:通过“齐参与”这一活动深化对“友谊”的认识;“你知道吗”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友谊的可贵。五、练习巩固1、单项选择:3道。2、多项选择:3道。六、阅读与感悟朗读《赠汪伦》七、课外作业:课本P59页收集古今中外关于珍视友谊的名人名言,分别赠送给你的朋友《维护友谊》教学反思梁传大本节课采用“自学、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课堂练习,通过阅读、讨论协作的方法解决疑难。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念,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学生在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5、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兴趣,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靠问题推动探究,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学生探究中激活思维、深化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师生互动好,课堂效果好。充分利用音乐、资料等来说明友谊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况,能区分益友与损友,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掌握建立、维护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情感,分清真正的
6、友谊和“哥们义气”的区别,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主要侧重在导行上下功夫,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去体验和感悟,建立起真正的同学友谊。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采用MV进行教学的导入,课前即开始播放与友谊相关的故事《管鲍之交》,体会友谊的珍贵,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氛围,在课堂结束时,观赏歌曲《朋友》,渲染环境,让学生沉浸于友谊的美好和温暖。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挖掘学生自身交友资源,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交友故事中领悟到同学间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同学友谊。把同学
7、中存在的普遍性交友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有所思、有所悟、并有所得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三维目标较好的达成,这节课也让我收获颇多:1、课前的精心准备与策划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为上好本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整理了大量的材料,补充了课文内容,如对“益友”、“损友”的解释,“玩友”的解读等,采用了体验、感悟式活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分享、提升,获得身心的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学中挖掘了学生自身交友资源,以学生自己的和熟悉的事(人)为背景,设计问题,切入点较小,
8、学生可以有感而发,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评论,帮助同学切实解决交友困惑,引导学生的行为。2、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也为了呈现真实的课堂状态,我在课前没有布置过预习和准备工作,原本对学生临场的反应有过担忧,担心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看到听课的老师产生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