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

ID:8619102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二《山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 民  1 、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韩东, 1961 年生于南京市。 8 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  1984 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洪子诚认为,韩东“ 80 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

2、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盲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 31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 《山民 ) 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

3、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2) 基本解读。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  第 1 段, “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  无知。这让我感到“疲倦”。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  第 2 、 3 、 4 段,写“他”的思绪。想“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最后只会埋怨: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

4、沮丧。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 “他”却知面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于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 “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 “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3) 精华鉴赏。  《山民》的写作,以生活化的直接切人来呈现普

5、通人的精神面貌,在构思上通过叙述一个小故事的手法来完成。语言上追求口语化。诗人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白。普通的词语、单调的句式,读来令人感觉沉闷,而沉闷正是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给人的感觉,因此,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诗歌的主题是水乳交融的。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旨在让学生准确理解诗的情感形态。  参考答案:  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

6、钱币的两面,相伴相随,相生相长。在《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 “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忙”,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将心中的“春天”遗忘。 “好花刚开到一半”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春天”的把握,显示了一种健朗向上的心情。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意在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形象在诗中所承担的双重功能。  “丁香姑娘”既是诗中的一个形象,又是诗人情绪的一种象征。作为一个优美的女性形象,她有着丁香花的颜色和芬芳,也有着丁香般的忧郁和迷茫。她若虚若实,似是现实中人,又似是诗

7、人梦中的幻影。正是这种模糊性,使“丁香姑娘”形象格外朦胧优美,带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  《山民》前后两次出现“疲倦”,第一次的“疲倦”说明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使人沮丧,无法找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第二次的“疲倦”,揭示了“他”耽于幻想而却于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的弊端,充满了讽刺。  《山民》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白。普通的词语、单调的句式,却给人回

8、到生活本身的感觉,生活本身让人感到很“疲倦”,语言的形式本身也深化了主题的感悟。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旨在让学生认识通感在诗歌中的表现。何其芳用颜色、声音、气息、触觉来描述欢乐,那是为了使欢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情绪变成一种有声、有形、有味的东西,可触摸、可感知。这是运用通感的一种表达方式。结合上文提示,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