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ID:8611217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 时 计 划课题: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

2、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学生学、思过程设计【讲授过程】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

3、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地点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地势高峻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山地草场广布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 光照-

4、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  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水热配合2、地形 (1)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地形类型区:平原-耕作业、丘陵山区-畜牧业  一般坡度大于180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2)间接的影响—海拔高度—热量差异—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 3、土壤(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等)4、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 5、交通运输  6、政策-提供或降低某一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三、人类活动对农业

5、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不是绝对的,便也是有一定限度的。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影响(1)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措施[举例]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原只能种植热带,如我国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种植。而现在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到北纬32度的地区。双季稻的种植范围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2)改造不利因素-经济技术条件、投入产出比[举例]运用温室效应原理,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人类活动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自然因素是变化的,但对于社会经济因素而言,又可以看作是相对

6、不变的。因为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举例]城市周围形成的蔬菜、肉、蛋、奶、园艺业等生产基地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保鲜、保质,不宜长距离运输,再者长距离运输会增加运费和成本。所以,这种农业区宜布置在城市周围(郊区)。[举例]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我国建立了全国性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举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

7、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地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不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权衡,“因地制宜”,作为合理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作业设计】P43面活动题课 时 计 划课题: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新课教学】〈学生阅读案例2〉思考:思考:混合农业的含义及分布?(1)混合农业的含义及分布(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