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

ID:8604437

大小:240.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3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6T 309-2015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DB46F10备案号:45160-2015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309—2015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2015-02–06发布2015–03–01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6/T309—2015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海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伟权、阎伟、刘丽、黄山春、李朝绪、吕朝军、孙晓东、钟宝珠。IDB46/T309—2015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槟榔红脉

2、穗螟TirathabarufivenaWalker,防治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及防治要求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槟榔种植地区红脉穗螟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红脉穗螟

3、Tirathabarufivena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的红脉穗螟,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和台湾。主要以幼虫食害槟榔的花穗、果实及心叶。其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3.2天敌naturalenemy对红脉穗螟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3.3防治control为使红脉穗螟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过程。4虫情调查4.1调查时间1DB46/T309—2015每年3-7月份,每7d调查一次。4.2调查方法选用下列

4、方法之一进行调查。4.2.1普查法在槟榔园内采取平行跳跃式或棋盘式取样方法,随机选取调查树,每667m2选取调查树不少于18株,详细记录每串花穗上红脉穗螟幼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4.2.2固定标准树调查法在槟榔园内选择标准树(每100株树选择不少于5株)。定期调查每株标准树花穗上红脉穗螟幼虫的数量及危害程度。5危害程度及防治指标5.1危害程度划分红脉穗螟危害程度即危害级别分为4级。见表1。危害指数=[(∑各级被害花穗数×该级代表值)÷(总花穗数×最高级别代表值)]×100%。表1红脉穗螟危害程度划分危害级别危害指数备注00

5、无危害1<20轻度危害220-40中度危害3>40重度危害5.2防治指标3-7月份危害级别为1级时要加强监测,并进行局部防治;当达到2级及以上时,必须全面进行化学防治。6防治要求6.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槟榔园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适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将红脉穗螟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限量标准范围内。2DB46/T309—201

6、56.2农业防治6.2.1合理施肥灌水,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6.2.2加强田园管理。科学修剪,剪除病残花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槟榔开花至收果前,定期检查槟榔园,注意捡拾落地虫果及树上严重被害的虫穗并将其深埋处理;冬季结合清园,集中烧毁或堆埋园内枯叶、枯花、落果,减少来年虫源。6.3生物防治6.3.1于花期或幼果期,每100公斤水加入16000UI/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g和3%苦楝油100ml混匀后喷雾,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无公害防虫措施。6.3.2保护利用天敌寄生蜂扁股小蜂Elasmuspunctul

7、atusVerma&Hayat其在自然条件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寄生率在20%-30%,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6.4化学防治6.4.1农药使用选择不应使用国家严格禁止在果树上使用的杀虫剂(附录B)和未登记的农药。所有允许使用药剂应参照GB4285和GB/T8321中的有关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6.4.2推荐使用药剂及方法在槟榔红脉穗螟幼虫发生高峰期的花期(4月-6月)和果期(9月底-10月初),可选用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每10

8、0公斤水加40g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对被害花穗、心叶等幼虫藏匿处,在上午9点前、下午4点以后喷雾防治。药后4h遇大雨须重新施药。7防治效果检查7.1调查方法按照4.2的调查方法进行。7.2防治效果统计对实施防治的槟榔园,防治1周后,每周对红脉穗螟虫量进行调查,统计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