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

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

ID:8596615

大小:17.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_第1页
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_第2页
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秋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1课《儿歌变画》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歌变画》教案教材分析: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

2、合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教学难点:创作的童画既要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教学措施: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课前准备:(学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儿歌等。(教师)配有童画的儿歌课件,配有儿歌的童画范作等。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课件出示: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有雨,雨止沃官。新官上任,旧官请进。)1、教

3、师:请同学们把这首儿歌读一边遍。这是一首儿歌,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年纪是常常边玩边唱的一首儿歌。是这样玩的,几个伙伴并排坐在一起,同时深出一只脚,有一个人站着,一边念这首儿歌,一边用脚点同伴的脚,当念到最后一个字“进”的时候,点到哪一个人,就有这个人站起来边念边点,而刚才点的那个就坐到这个新的空位子上去。就这样互相轮流着玩。同学们,你能说说老师当时和他的伙伴们玩这个游戏是的情景吗?如果要我们为这个儿歌配一幅童画,你能吗?你所画的将是怎样的一幅画呢?2、揭题:《儿歌变画》。3、教师简单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儿歌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的歌谣,据比较确切

4、的文献资料记载儿歌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儿歌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述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所以我们可以将儿歌中的歌词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欣赏作品,再悟相通之美。1、小组内互相交换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自己熟悉的民间儿歌。(1)朗读自己收集到的自己喜欢的儿歌。(2)说说自己收集儿歌的方法和朗读后的体会。2、播放课件《荡秋千》。教师:请同学们把《荡秋千》读一遍。教师:同学们荡过秋千吗?荡过秋千的同学请举手。教师:荡过秋千的同学哪一位来说说你在荡秋千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教师:如果老师要请同学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一幅画呢,同学们能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画

5、好。哪一个同学能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荡秋千》?注意要和题目相配合。3、教师示范。4、教师小结:     教师:《荡秋千》画得是一个女孩子正在秋千上玩,而且是只有他一个人。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还是玩得很开心的。画面上,这个女孩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秋千架上的绳子,没有人帮她推送秋千,她就自己推送。开心的荡着、笑着。旁边的狗和猫也都被女孩子高兴的心情给感染了,也高兴的跳着、叫着。只有一个人,为什么画面上有好几个人呢。是因为秋千是从下面往上荡漾的,也就是她从下往上荡的一个过程。所以就有好几个人了。同学们说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看画面上的色彩。由于画的是开心热烈的场面,所以画家

6、用了以橙色为主的色调,是画面更加具有热烈的气氛。所以。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根据所画的内容的要求来选择颜色。三、学生创作。1、学生尝试为自己收集的儿歌创作童画。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儿歌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儿歌的意境。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四、评价作业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五、小结与拓展1、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给儿歌配画,同学们学习了给自己收集的儿歌配画。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给儿歌配画。2、课后延伸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

7、收集自己喜欢的儿歌,了解儿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情况,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儿歌熟读成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