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

ID:8590342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_第1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_第2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_第3页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

2、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即:新闻事实、背景

3、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和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 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依据:“教学建议”指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

4、新闻的能力。培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

5、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搜集资料法 讲读法  问题启发法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土壤滋润基础教育的语文之树。让同学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投入关注,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四、说教学程序(一)解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

6、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二)关于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 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

7、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三)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

8、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