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

ID:8589147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_第1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_第2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_第3页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word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第二课时(四)自由组合定律在分离规律的基础之上,加上“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和区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对象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一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续上表遗传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

2、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遗传表现F1配子类型及比例2种,(1:1)22或2n种,(1:1)nF1配子组合数4种42或4n种F1测交结果2种,(1:1)22种,(1:1)2或2n种,(1:1)nF2基因型3种,(1:2:1)32种,(1:2:1)2或3n种,(1:2:1)nF2表现型2种,(3:1)22种,(3:1)2或2n种,(3:1)n联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个定律

3、同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伸和发展(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11相关内容,共同讨论回答讨论题,明确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假设→求证等阶段。提示:1.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

4、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如果孟德尔只是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孟德尔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5、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很难。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4.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要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可参考教科书对“假说—演绎法”的解释。5.(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进化思

6、想。同时孟德尔还学习数学,使他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使孟德尔成为第一个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2)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3)勤于实践。进行了8年的研究,统计分析。(4)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总结: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①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②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

7、-皱粒)。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研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成果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直沉寂了30多年。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费里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奥地利植物学家切尔马克,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孟德尔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8、教师讲解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总结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习题指导:最后指导学生认真做教材P12拓展题,通过此题教给学生解遗传题的思路,归纳如下:1.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基因型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