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

ID:8581845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人教版选修《井》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井》教学设计张晓辉单位:文安一中邮编:065800E-mail:zhangxh790201@163.com【摘要】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教学中我们应秉承适应学生发展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教学步骤与过程,把理解诗歌中“井”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为重点,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解析。【关键词】井你们象征九叶诗派杜运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3、诗歌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2、讨论交流;3、师生共同赏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其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了解杜运燮以及“九叶诗派”,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井”的内在精神品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质疑讨论释疑教学过程及步骤:一、激趣导入:有一句话说得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是说柳永的词作流传之广,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井”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古代没有自来水,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此有井台处便是人们的聚居之处,古代的井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村落。“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井总是默默地承受人们的汲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井的诉说。二、简介作家作品杜运燮(

3、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九叶诗派”成员之一(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辛迪等)。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一,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

4、了贡献。三、诵读诗歌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注意瞥(piē)见屏(bǐng)弃洗涤(dí)虔(qián)诚等词读音,排除文字障碍。2.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老师予以指导。(明确)语调应适当平静,节奏应适当舒缓。3.学生齐读诗歌。四、整体感知1.(提问)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除去抒情主人公还塑造了哪些形象?(明确)抒情主人公——井——“我”,除去“我”还塑造了“你们”(汲水者)这一形象。2.给诗歌划分层次(1)“井”周边的环境。(一个“静默”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井”的世界原本是完整、和谐的,而这一切终究由“你们”的出现而打破)(2~6)井和汲水者的对话。

5、(7)深入刻画“井”的精神品质。3.体会“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中“只”“只能”的妙处?(明确)写出来“井”的高度自信。4.“井”的自信来源自哪?(明确)来自黑暗的地层。五、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井”“你们”“黑暗的地层”“垃圾”的象征意义?2.联系背景(课文并没有直接给出本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注意第3页右下角的诗歌创作时间1944年),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尾声阶段,此时日本帝国主义秋后之蝗,失败已成必然。3.学生再次讨论上述“意象”的象征意义。(明确)井——象征的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你们——象征的是日本侵略者(由1944

6、年这个背景,以及第二节中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温暖,前来淘汲,满面的烦忧可以推出)黑暗的地层——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垃圾——侵略者给我们神州大地留下的创伤。4.讨论,这首诗在当时所能起的作用。(明确)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去应对民族的苦难。六、教后反思这首诗歌难点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最集中的体现在对诗句“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的理解上。从学习过程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理解有困难,尤其是对含义丰富诗句的理解。我分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具体体验缺乏敏感性,更缺乏必要的思考。所以一定要适时的加

7、入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参考文献】「1」陈宇婧《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完全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