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ID:8581058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品味诗一般的语言、意境,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品鉴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2.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秋是多彩多姿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

2、永读到的是凄苦……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今天,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他之于秋,品味到的又是什么——二、解题“故都”指哪里?作者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为题,而要用“故都的秋”?——故都指北平。“故”有“从前的”“旧的”之意,如“故乡”“故人”。以“故都的秋”为题,表明作者对北平怀有一种特殊的眷念之情,且“故都的秋”更具有文化气息。三、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写秋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可以写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的秋声;也可以写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的秋色;还可以写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的秋形。郁达夫是从哪个角度写秋的?——秋味2、故都的秋味

3、有何特点?——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眼)3、这是在文中哪一段找到的?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这是文章的中心段,其作用是:统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4、齐读第一段,注意感情。四、分析课文1、文章一开篇,作者就紧扣题目,紧紧地围绕着故都的秋这个着眼点来写。那么他在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品味这个秋味的呢?——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2、生自由朗读写景部分,感悟画面美。3、找一幅自己最喜爱的秋景图,起来朗诵。4、生细读文本,揣摩每一部分是怎样体现各自的特点的?(可重点品味秋花、槐蕊、秋雨图)(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抓住一点进行鉴赏。如声音、色彩、

4、个别句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自由发言)(1)牵牛花部分:引入王安石诗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教师总结:a兰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疏朗的。b在牵牛花出场前,他特意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破屋、浓茶、碧天、驯鸽、尖细且长的草,这个时候再加上牵牛花的蓝朵,让人感到了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来。C作者在泡浓茶、看蓝天、听鸽声、静对牵牛花的蓝朵,显得如此清静闲暇,并且在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2)槐蕊部分;引入晏殊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教师总结:从槐蕊中一叶知秋,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秋天,更加感受到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但正是这种清闲让作者感到苦闷、落寞,所以深沉正在这些地方。也正是这寥寥数笔细腻而传神地表达出了清秋的“静”味。(3)秋蝉部分: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置身此时,其寂寞又要跟何止一个“愁”字了得。(4)秋雨部分:引入辛弃疾词:而今识得愁滋味

6、,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教师总结:秋雨触动了人们心头的悲伤和忧愁,触发了他们的苍凉无奈之情。是啊,天气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光阴几何,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天气转凉、一年将尽的氛围中。但作者写时并未刻意去写,没有悲凉的标志,但有悲凉始终笼罩着,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高手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正应了辛弃疾的那句话: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教师用屏幕显示,学生随读。)历尽沧桑之后,调子是悲凉的,但写来却是不经意的笔墨,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好文章的极致。需要我们慢慢地学、用心的学。(5)秋果部分略。5、郁达夫

7、为什么独钟情于清、静、悲凉呢?(可用学生心目中的秋味进行引导)——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再加上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就象一件心爱之物,传家瑰宝,即将面临着暴力地抢劫而自己又无力抵御一样,那种悲凉、那种无奈,自然要在文章中显现出来,由于心情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