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

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

ID:8575594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_第1页
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_第2页
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苏教版必修一《西地平线上》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地平线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审美体验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包罗确定重点景物描写对象,突出景物特征的能力。2、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并从中感悟到: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同时了解想象、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3、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综合分析、提炼观点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三次落日的特点及作者抒发的情感,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2、理解、想象和联想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品味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你们以前阅读

2、的散文、诗歌当中看到过描写日落的句子呢?(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么高建群先生描写西部草原日落的景象是怎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西地平线上》这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78页。二、文本分析(一)、剖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我们都能知道这篇文章写的主要是落日的景象,那么谁能告诉我,文章当中表现作者这个写作思路的句子呢?或者说哪些句子我们能够看出作者要写些什么了?迅速浏览全文,回答问题。)`1.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2.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

3、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3.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4.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二)整体感知,理解探究(师:阅读文章中描写三次落日的段落,完成黑板上的表格。)观察地点观察过程落日景物特征作者的联想作者的审美感受(含背景)定西高原转过垭口血红的轮子无不真实的感觉(2—6)停车拍摄柔和、美丽、安谧惊呆了,恍若一场梦境跳跃颤动背景:群山罗布淖尔匆匆行旅,灰白色的硬币(边缘不清楚)罗死亡——庄严和尊严荒原偶尔回头不死不活曼落日:更庄严、神圣(7-17)不经意血红

4、(胭脂色),鲜艳温(7-17)柔罗兰具有悲剧感蓦地看见背景:混沌一片,灰蒙蒙下车观看无人荒凉空旷弥漫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阿勒泰草原迎着落日火烧云匈奴民族卑微平庸(18-23)西行灿烂热烈夸张成吉思汗惊世骇俗(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三次落日。1、第一次落日,地点是在定西高原,那么观察过程呢?(是怎么被我们发现的?(车子转过一个垭口)发现一个怎样的落日?(落日的特点(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住在那里)。这个血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红呢?(写春联时用的那张红纸,)`每个人都看见过日落,但似乎认真留意整个日落过

5、程的很少,即便有人认真的留意并用文字表述出来了,有时也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日落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日落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象不愿离去。)这里作者并没有做更深一步的联想,而是抒发了一下自己的感受,作者看到这个落日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全都惊呆了,看到如此奇异的风景,恍若是一常梦境。)2、阅读7~18段•这次落日的背景、观察的地点以及情境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第二次落日,地点是在罗布泊荒原上。我们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关注一下身后的

6、落日,那是的情景怎么样呢?(太阳象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伫在西边的天空,当时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我们的感觉(走入地狱,走入鬼域,给人压抑的感觉)•落日是怎样的呢?(最辉煌的罗步泊落日出现在黄昏)(血红的,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看起来每个人都泛着红光,我们感觉到自己在画中)面对此类场景,作者想起了罗曼·罗兰。写音乐,对于写落日有什么作用?(《泰坦尼克号》同学们都看过了吧?作者在此运用这个音乐,他要传递给同学们的不是为了强调死亡,而是为了突出生命的重要)3、作者第三次有直接描写落日吗?如果没有,它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品

7、味鉴赏(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82页,看一下两副图片,一幅叫做“落日”,一幅叫做“火烧云”,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出你认为适合的语句,或自己写一段话,作为下列图片的解说词。师:我们知道,本问的景物重点是“落日”,而文章并没有光光在描写这些景物,我们从刚才的分析中也知道了,作者还根据这些景物,有了自己的联想。那么作者的联想会不会显得多余呢?是否可以删去呢或者大大精简呢?不会。理由是什么呢/?要确定某些内容是否可以删去或者大大精简,就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联想是否有作用?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好处呢/?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

8、罗兰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他是音乐家,剧作家,名满欧洲,经历了许多磨难。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诞生是因为太阳,罗曼罗兰对着日出热泪盈眶,喊的是“让我把你抓紧,约翰克利斯朵夫!”这说明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其实是有太阳特质的人物。作者用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具有太阳精神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