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67515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01
《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1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1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1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1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11浅析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杭州**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摘要:浙江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发展迅猛,然而随着近几年的“用工荒”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企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某些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提高企业员工幸福感,将有效改善企业“用工荒”现象。本文将结合公司实际从提高员工幸福感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等方面做初浅的分析和探讨。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
2、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浙江企业也得到了众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遭遇了“招工难”现象,“招工难”已经成为众多浙江企业普遍问题。2011年4月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发布的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劳动者共有159.12万人,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296.81万个,岗位数大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为1.87,其中杭州求人倍率为4.28,尤为突出。如此严峻的“招工难”现象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然而影响更大的是“留人难”现象,“招工难”和“留人难11”两个因素形成的“用工荒”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积极提高员工幸福感将有效破解“用
3、工荒”问题。怎么做到提高员工幸福感呢,本文将结合我公司情况对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和探讨。一、充分认识提高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意义“幸福感”理论与企业管理同样具有密切关系。按照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我们杭州**交通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其前身为杭州***汽车出租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道路客运班线及经营业务。公司自成立起,经过多次制定和修改科学合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积极拓展发展思路,已由开始的1辆营运车辆发展至现有的23条线路,41辆营运车辆。线路辐射至安徽、山东、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等
4、地。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让公司员工真正做到“以企业为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确保我们公司的和谐发展和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得到了充分验证。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提高企业员工幸福感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全面掌握了解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1、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11needs),针对不同工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进行调查。《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员工“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占37.6%,“疑虑重重”占33.1%,
5、“挫折感强”占28.6%,“悲观失望”占16.5%。因此调查应该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不走形式,交心而谈,必须获得员工的真实想法。做到了解要细,摸底要透,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员工需求和愿望。我们在对公司员工发放员工需求调查表的同时,还安排专业人员对员工直接了解,确保调查资料完整、详实。2、收集调查表结合谈话内容,对员工需求进行全面的归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哪些需求是企业容易实现的,哪些是目前实现起来有困难的;哪些需求的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企业应该做的,哪些是个人应该做的的等等。三、分析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幸福是人们对于生活和职业的主观体验,是依人们自己的主观感觉而转移的。现
6、在企业员工幸福感主要受到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1、物质因素主要是福利薪酬。罗伯特-莱恩(RobertE.Lane)调查指出,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增加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也就是说,员工幸福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2、非物质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岗位的变化。企业改革、战略转型、技术改革、岗位调整、人员分流等均会带来工作岗位和职责的变化,大家对工作能否适应、胜任和驾驭,这些都直接影响
7、员工的心情。有些员工会面临新岗位、新工种、新技能、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因而感受到了岗位竞争的压力,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2)、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现代企业技术更新十分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对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对生产组织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都要有配套的调整或更新。为适应新要求,各岗位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在短时期内强化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这一切对员工来讲,无疑构成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