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

ID:8565512

大小:3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01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_第1页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_第2页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_第3页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_第4页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摘要:庐山是中国旅游文学创作传播的重要地域,通过统计分析清代以前的有关庐山的历代诗文作者及其篇数,可将庐山旅游文学的发展过程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和明清四个阶段。随着中国文化重心的渐次南移,庐山旅游文学创作群体数量和诗文篇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诗文作者的地理分布也相应由北向南转移,在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作者群体成为庐山旅游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庐山旅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具有遗产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元化的价值。关键词:庐山;旅游文学;变迁;

2、价值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5-0102-0515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在近年的研究中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其中文化地理学中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探析人地互动关系中的文学事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旅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述旅途见闻,描写旅游地各种自然与人文景物,记叙、评介旅游地的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由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和见解的文学。庐山是中华传统名山,这不仅源于丰富多彩的名胜古

3、迹,更有赖于历代传承的旅游文学作品。基于此,本文以吴宗慈《庐山志》和《庐山续志稿》辑录的历代诗文为统计依据,并参考胡迎建校补的《庐山诗文金石广存》以及《全唐诗》和《全宋诗》等古典文献,对1911年以前的庐山诗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收录有135篇文章,1573首诗歌,涉及660位作者。按照朝代划分,将作者及其诗文分别统计,从中可了解庐山旅游文学的发展变化过程、地理分布状况及其价值构成,由此进一步揭示中国古代独特山岳文学的沉积特点和机制。一、庐山旅游文学变迁过程以公元220年三国魏建立为起始,一直到1911年清

4、朝结束,在总长1691年的时间内,按照朝代更迭的历史时段,将庐山旅游文学变迁过程划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和清代五大时段,前三时段的朝代时长大致相当,明清时长也基本相似。以此为依据,在统计庐山诗文作者和篇数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各时段的平均数值,具体结果见表1。15从朝代分布来看,年代越为久远,作者人数也越少,清代以206位作者最多,年均作者人数达0.77人;明代以200人的作者群体和年均0.72人紧随其后;宋元时段作者群体虽较隋唐五代多了5人,但按年均作者计算则唐代还略多一些;魏晋南北朝作者群体

5、最少,仅有25位,而年均作者则更是仅有0.07人。这一趋势与作者群体的诗文篇数变化一致,魏晋南北朝的年均诗文数量最低;清代的创作效率最高,年均达2.12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虽与时代久远而相关作者及其诗文湮没有关,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受整个中国文化重心南移趋势的影响。两汉及其以前的庐山旅游文学,最早可追溯至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大禹于庐山紫霄峰筑石室并刻石载功,《一统志》说有好事者下至石室并识得其中“洪荒漾予乃撵”六字,《舆地志》则云“摹得七十余字”。无论如何,后来的司马迁受此事感召,千里迢迢赶赴庐山,并在《史

6、记・河渠书第七》中记下了“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十字,这成为庐山名称由来的正式文献记载,也同时开创了庐山旅游文学的文献发端。自此而后的数百年间,庐山字眼逐渐出现在了各史家笔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以上著述并非旅游文学作品,但是相关的传说故事和点滴文献记载却为庐山旅游文学作品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1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以南在时人心中仍是蛮荒之所,许多历史典籍在提及庐山时带有的神仙境域描述,充分说明了南方的“未开化”状态。庐山君女是庐山旅游文学的开山鼻祖,汉顺帝时有小吏曹著被庐山君迎至庐山,庐山君女为其抚琴

7、而歌,遂有《琴歌》一首流传于世。实际上,这则神话传说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一个缩影,庐山的遥远神秘成为中国旅游文学创作的一个创作灵感来源。晋武帝太元四年(381年),慧远由长安南至庐山,由此开辟了庐山旅游文学的正式发端。慧远善为诗文,原有集十二卷,但至今仅存《庐山记略》、《游庐山》和《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等若干篇,成为现存有关庐山的诗篇中最早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篇。稍后的陶渊明,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虽然大部分诗篇中未有时著庐山者,但所居游地处庐山南麓一带,著名的《桃花源记》

8、的原型地也被许多学者认定在星子县境内的庐山垅。文化名士在庐山的活动,既是庐山自然地域的吸引所致,而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庐山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慧远、陶渊明以及道教南天师道创始人陆修静三人,虽然并不生活在同一时期,但“虎溪三笑”典故却在后世得到广泛宣扬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庐山旅游文学发展的创始期,伴随着中国文化重心的渐次南移,庐山区域文化的集聚效应逐渐得到了体现和扩张。15隋唐五代是庐山旅游文学的初兴阶段。李白和白居易曾长期栖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