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64380
大小:22.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1
《生态关联的研究视野和价值观念——《盛唐生态诗学》后记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关联的研究视野和价值观念——《盛唐生态诗学》后记面对《盛唐生态诗学》这部书稿,我在心底里升腾起的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羞涩与惶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所追求的仍然是那看得见而却摸不着的感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异常宏富,卷轶浩瀚无涯,而且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再生的活力,不断地在生殖与升值,任何理解和诠释都是微不足道的渺茫。真不能说我也能够窥其一斑,尝其一脔,更不敢说有什么创见与新意。先贤圣哲们如高山隆耸而让我仰止,作顶礼膜拜的朝圣。我能何为?一、本书讨论的两个内涵之界定盛唐山水诗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文学现象。盛唐山水诗形
2、成了以王维为代表、为核心的山水诗流派,形成了很特殊的山水诗写作的“文化群落”,出现了中国古典山水诗的高潮和顶峰,并奠定了中国美学的主流趣味。为什么会出现王维,出现以王维为代表和轴心的山水诗群,出现诗风相近的山水诗?我们以为,这些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生态的结果。此著着重研究并揭示盛唐山水诗派生成的“生态原因”、生态形式以及与作品的生态关系。鉴于此,就有两个概念问题需要首先来加以界定的。其一是盛唐山水诗群落的内涵。8/8传统的盛唐山水诗群落划定,是以时间(时期)为断限的,局限在开元天宝的有唐一代的极盛时期,前不见
3、先锋而风气始开,后不见殿军而余韵不断,习惯上只是王、孟等少数几个人。而对诗人的划分则更不合理,圈子的断限,一般而言,圈定王维、孟浩然等在山水诗上特别活跃的几个诗人,甚至排斥了李白、岑参等在山水诗上成就卓著、风格独特者。我们在本书中的考虑,从地域上看,则北有以王维为领袖的北方诗群,南有以李白为中心的南方诗圈;而从时间(时期)上看,则上限到沈、宋,下限到钱、刘。其二是盛唐生态的内涵。8/8《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上述环境各以某种
4、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状态所构成。这三种地理环境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我们并不同意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但是,地理环境也是起着决定性意义的某一重要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对文学和人的气质形成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而我们所说的盛唐生态之内涵,还不仅仅是“地理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气候、温湿度、地貌、植被等,是指盛唐的那个时空,包括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乃至山水园林等等的生态时空,更是指一种关系,是一种生态关联的视野和价值
5、观念。因此,生态思维的研究视域,不是生态学与文学的简单结合和相加,或者是在二学科之间找到了一个共生区,而更在于我们找到了系统关联的方法论意义的研究内容与形式。因此,我们所说的生态思维观,不仅是自然观,也是社会观和哲学观,是一个以天地为空间,以人的文化活动为中心,以诗人的精神创造为对象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以生态思维来研究盛唐山水诗派的发生,把其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现象,不仅重视诗人本位、作品本体的研究,而且是把作家、作品作为生态位放在生态大背景中形成“链式化”系统研究,多方位揭示盛唐山水诗派生成的“生态原因”及其作品的
6、生态关系,展示盛唐所以出现山水诗高潮的生态优势。二、本书运用生态思维研究的意义长期以来,我们的研究限于文学到文学的研究,多在诗意上玩味,属于阅读欣赏型的发微,对诗的解读除了文学的,就是经学的和社会、历史的,使研究“孤立无援”,也因此而产生了一些聚讼不清的难题。我们力图以生态的系统观和生态的价值观,而对盛唐山水诗群形成的诸要素进行综合考察。通过此研究,旨在揭示盛唐山水诗群落生成的生态背景及其生态关系,解开盛唐出现山水诗高潮的“谜”底。8/8生态学原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生态学广泛地向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历
7、史、美学、伦理、哲学宗教等学科渗透,推动了各种新兴学科的产生。于是出现了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伦理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等。生态学已经发展到人与自然普遍联系和互为关系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意义,已经成为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我们以期借助生态思维而形成的文学生态观,更深刻地涉及文学发生的许多本质性的问题,主要还在于实现“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意义,形成生态系统观的观照思维和方法。8/8徐复观先生指出:“方法是研究者向研究对象所提出的要求,及
8、研究对象向研究者所呈现的答案,综合在一起的一种处理过程。所以真正的方法,是与被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的。今人所谈的科学方法,运用到文史方面,实际还未跳出清人考据的范围一步,其不足以治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代序:《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P1)笔者试图以生态思维来研究,是基于这一学科自身突破的需要,基于其内在发展逻辑推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