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

ID:8557844

大小:20.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1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_第1页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_第2页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_第3页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_第4页
资源描述:

《《孩子别怕》读后感(新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孩子别怕》读后感《孩子别怕》读后感浙江省乐清市翁垟高级中学郑月央我们有多久没有夸我们孩子?又有多久没有好好欣赏自己的孩子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我们有满足他了吗?周弘老师用赏识教育将自己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的时代人物,这是一个教育的奇迹!我一口气读完周老师写的赏识教育丛书《孩子别怕》,感触颇深。此书从学习、缺陷、人际和父母这四个方面,让那些感到孤独的孩子,充满恐惧的孩子,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燃起生命之火,重新找到安全感。书中并没有写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聊家常似的例举一些通俗易懂但很真实感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些都曾那么接近我的生活。“别怕”的“怕”字道出了现实教育的种种不和谐和没有受赏识的孩子的痛楚。教书7年,我也曾碰到形形色色的诸如书里所写的学生,有时候我是那么爱莫能助,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快乐成长。《孩子别怕》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掩卷静思,闭目弥珍,感悟有四点:一、赏识,要教育孩子做快乐的人中人。在如今教育极度不均衡的体制下,在计划生育和鼓励独生子女的背景下,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几乎受到扭曲。他们用重重高压打造孩子,希望其成为什么都拿第一的“人上人”,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快乐和无瑕,取而代之的是不应有的世故和无奈。假如孩子达不到家长所谓的要求“人上人”,大多数孩子更是被打,被数落,变得压抑、郁闷,自然沦为痛苦万分的人外人或人下人了。书中所写的一个个家庭教育案例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我们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教育家陶行知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我们教育要关注生命教育,直指幸福,培养出心灵舒展、关系和谐, 人格健全,快乐的人中人。台湾作家刘墉曾用《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来教育儿子刘轩,希望他能样样都拿第一。但后来他在《做个快乐读书人》前言部分写道:“这十年来,我的儿子由史岱文森高中进入哈佛大学,且成为博士候选人。虽然事实似乎证明我的教育成功,但是专攻心理学的儿子,也已经能从客观的角度,批评我的教育方法。”后来,他没要求女儿倚帆样样都争取第一,而是采用赏识和尊重的态度,让她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结果女儿同样也很争气。刘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不也说明了改变一下方式,同样能成功教育吗?毫无疑问,倚帆是幸运的,她有一位懂得赏识的爸爸,有两位能成就其为快乐的人中人的父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请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告诉他们:“孩子,别怕,你是一撇,我是一捺,靠在一起共享青春年华”。二、赏识,要善于用明包暗的三明治思维方式。明包暗的三明治思维方式,就是用阳光、积极向上的思维看待问题,这是一种包容。书中是这样写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就不远了;黑夜到来的时候,白天就不远了;面对半杯水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还有一半;胆小又怎样,不会闯祸;矮又怎样,浓缩人生精华;丑又怎样,丑得有个性;耳聋又怎样,不受噪音干扰,”是的,我们在看到他人弱点的同时,换位思考一下,那可能也就是优点。打最糟糕的比方,倘若现在真的没有任何优点,那只要有赏识,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优点将来也会有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老师学习,学会逐渐让白纸掩盖白纸上的那个黑点,将其看成整张白纸。白象征着一个人的优点、闪光点,黑象征着一个人的缺点、弱点,这不就是我们平时一致推崇的扬长教育理念吗?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用放大镜去找学生的优点,善于用明包暗的三明治思维方式,让学生真正建立自信。 三、赏识,要讲究技巧,保持个度。在书的后记中讲述了一个迷恋小提琴的小男孩,但由于拉琴太糟糕,没有听众。于是他到附近的一个公园,碰到了一位“聋人”奶奶,唯一听众的听不见带给了小男孩拉琴时的无所顾忌,赏识让他尽情地投入,在一个月后小男孩的琴技出乎意料地变好了。原来这位“聋人”奶奶就是当地有名的首席小提琴家啊。故事中小提琴家并没有为小男孩指点过什么,只是用欣赏的眼神和静静地聆听,或许这种赏识能激发人内在的自信心和决心,比某些手把手的教更有效吧。本来,“装聋作哑”是个贬义词,是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然而在某特殊的场合对特殊的人群,假如我们以善意为出发点,我认为尝试一下未免不可。从这个故事也说明赏识不是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它还有许多辅助的方式,如为他人竖个大拇指、静静地聆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些赏识的文字、一个关怀的动作等等。同时,赏识还要研究和尊重孩子的本能、需要、兴趣等因素,注意场合,因材施教,不可一刀切。太过牵强的赏识会让人有受“愚民政策”之嫌,只打擦边球的赏识会让人有“无可奈何”之嫌,罗嗦冗长的赏识有“唐僧念经”之嫌,,因此我们要注意赏识度的把握。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个故事:冬天一群刺猬聚在一起,他们竭力靠近对方,以保持足够的温度,可是刺猬伤心地发现,它们并不能靠得很近,因为他们彼此身上的刺会伤到对方。但刺猬们并未因此而放弃,它们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改变距离,终于找到了彼此的最佳距离。在这个最佳距离下,它们既没有伤到对方,又保持了温度。刺猬的忠告这个故事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当然我们赏识也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孔子曰:“过犹不及。”,我们要注意度的把握。四、赏识,不能心血来潮,必须要持之以恒。看了《孩子别怕》这书,有着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有一种强烈 的冲动,我要将周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发扬光大,积极有效地用到我的教育生活中来。周老师曾说,“假如上苍没有给他一个听障的女儿,他也不可能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用在教育上,女儿也许不会有今天,自己也不会有今天。”周老师对自己的女儿不抛弃不放弃,这种赏识不是一天两天式的心血来潮。“毕生的心血”这五个字诠释了一种坚忍不拔,一种有始有终,一种持之以恒。这五个字印证了印度的一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从书中,我们除了要学习那赏识的行为,要学习那种持之以恒的习惯,更要学习那种越挫越勇的性格。我相信,有了赏识教育的的正确目标、明包暗的三明治思维方式、赏识的技巧和度,再加上持之以恒的习惯,我想赏识会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魔法棒。赏识有着神奇的魔力,变给你元帅的拐杖,给你自信,为你助威,为你呐喊,让你们真正与快乐有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