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

ID:8557780

大小: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1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_第1页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_第2页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_第3页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_第4页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关键字:从“沃达丰税案”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要:从"沃达丰税案"的处理以及各国适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践来看,这一原则的适用需要较多的细化标准。各种不同的细化标准导致原则适用的困难,因此应在总结各国的经验中不断完善这一原则。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合理商业目的实质课税经济实质  一、基本案情介绍  这是一起关于沃达丰集团和印度税务局的税务争端案件,核心是关于沃达丰集团荷兰控股子公司沃达丰国际控股集团(简称VIH)收购CGP投资有限公司(简称CGP)的税务处理争议。2007年2月

2、11日,VIH与香港和记中信有限公司(简称HTIL)达成一项股权转让协议,由HTIL公司以110.8亿美元将位于开曼群岛的全资子公司CGP全部股权转让给VIH公司。由于CGP公司持有多个毛里求斯公司的股权,而这些毛里求斯公司共持有印度和记爱莎电信公司(简称HEL)67%的股权。因此,最终交易的结果是,VIH取得了HEL公司67%的权益。  二、此案件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适用  印度税务机关认为:HTIL公司转让CGP公司股权实际上是转让HEL公司的股权。在整个交易中,CGP公司只是一个导管公司,没有任何实质经营业务。它介入交易是为了逃避该交易在印度缴纳资本利得税。所以,应该根据"实质重于

3、形式"原则刺穿中间公司的"面纱"。股权交易的实质应该是转让印度境内的资产,股权转让所得来源于印度,印度对此股权转让所得应具有征税权。  印度最高法院则认为:对交易性质的认定,首先应该尊重其外在法律形式。只有有充分证据表明交易是不具有商业目的的避税交易,才能适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是说,税务机关适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不应该单独地看交易是否是避税安排,或中间控股公司是否属于为避税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而应该从整体上历史地看待整个交易。以避税为主要目的的交易与有利于进入印度境内投资的交易两者之间存在概念性的区别。税务机关应该从整体上看待交易安排的实质和主要目的,而不能仅因为中间控股公司

4、没有任何经营业务就否定它的存在。CGP公司虽然没有任何经营业务,但CGP公司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作为中间控股公司,它还有利于企业所有权实现顺利转变,比如它使得VIH更顺利的获得了HEL公司的控股权,股权转让时无需办理印度相关政府的审批和登记手续。所以不能说CGP没有任何商业或者经营目的。  三、各国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适用  (一)英国的Ramsay原则  Ramsay原则即英国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982年英国上议院就Ramsay公司环形交易避税案的判决确立了重要的Ramsay原则。1984年的Furnissv.Dawson案中,Ramsay原则被用于判决欲延期纳税的非环形交易计划。

5、Dawson案判决是对Ramsay原则的加强,进一步明确了Ramsay原则的适用范围。1988年的CravenvWhite案与Dawson案均为线形交易,但White案中中间人将股票出售并非纳税人预先计划。英国上议院认为,系列交易如含有至少一个营业上的目的,或者系列交易的结果非纳税人预先规划,则Ramsay原则不得适用。法官们认为,纳税人在进行股权交换时,并未确定将出售股票。因此其并非预先规划的系列交易,在确认税收后果上不应视为一个整体,应免于纳税。因此该案适用Ramsay原则必须符合下列四个基本条件:1、系列交易于中间交易步骤插入时,即应规划为产生预定的结果;2、该系列交易除了减轻税收

6、负担没有其他目的;3、于中间步骤插入时,不存在预先规划的系列交易不依预定计划发生的可能性,以至中间步骤实际上不被认为会具有独立性;4、预先规划的系列交易事实上也确实发生。White案是由于英国法律界有防止Ramsay原则适用范围扩大化的倾向,使Ramsay原则更趋合理化。  (二)美国的经济实质原则  经济实质原则植根于美国司法实践,是由美国法院创造的最重要的反避税原则。经济实质原则是由判例发展出的反避税原则。经济实质原则起源于1935年Gregory案中的商业目的测试。1978年的Frank案确立了经济实质原则适用的双层检验标准--包括主观方面的商业目的检验和客观方面的经济实质检验,之

7、后成为美国法院通行的适用标准。但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在2006年的Coltec案中抛开双层检验标准,将经济实质原则表述为从一系列普通法判决中提取的五个要点,对美国未来的避税案件诉讼和税务筹划会有长远影响。第一,降低税负是纳税人毋庸置疑的权利,但法律"不允许纳税人从缺乏经济实质的交易中获取税收优惠"。第二,纳税人负有证明其主张的税务后果是正当的及系争交易具有经济实质的举证责任。第三,系争交易的经济实质应当从客观而非主观方面考察。即使证据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