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

ID:8554315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1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_第1页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_第2页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_第3页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_第4页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探析  【摘要】文章以耕地保护目标变化为依据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数量保护阶段、“数量+质量”并重阶段和“数量+质量+生态”并重阶段。在各阶段制度体系梳理的基础上,选取耕地保护目标和耕地功能实现情况相应变量共同评价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效果。结论是:从耕地保护目标看,耕地数量保护目标基本实现,但守住18亿亩红线任务仍然艰巨。耕地质量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需要强化。耕地生态保护仍处于起步阶段,目标和内容尚有待完善。从耕地功能实现情况看,经济功能得以实现,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难以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关键词】耕地保护制度;制

2、度变迁;阶段划分;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77-028耕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稳定经济社会秩序、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1]基于此,耕地保护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梳理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进程,探寻其变迁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评价其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耕地保护制度变迁阶段划分及其实施效果评价标准耕地保护制度是指与耕地保护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多套规范的综合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种制度或某个政策的约束。[2]本文对耕地保护制度变迁的阶段划

3、分是以耕地保护目标的变化为依据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不同时期,耕地保护的目标经历了从单纯的数量保护(1978―1997年)到“数量+质量”并重(1998-2012年),再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2013年-现在)的“三位一体”目标演变过程,相应的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体系制度实施效果评价标准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检验制度科学性、有效性的基本尺度。要正确客观的评价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本文选取耕地保护目标和耕地社会功能实现情况共同评价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效果二、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实施效果评价(一)耕地数量保护阶段制度变迁及实施效果评价(1978

4、―1997年)1.耕地数量保护阶段制度体系变迁8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宅基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结果是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和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数量,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制定了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计划的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增长”。1982年农业部成立土地管理局,1986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出现了土地管理专门机构,同年《土地管理法》正式出台。198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提出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

5、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91年国家出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7年《刑法》修订,增设了“破坏耕地罪”将耕地保护进一步纳入法律程序,至此耕地保护正式制度体系初步形成2.耕地数量保护阶段实施效果评价虽然国务院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各类耕地保护相关制度要求,耕地数量保护的效果却并不乐观。1978年至1997年期间我国耕地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14.9亿亩下降到1995年的14.2亿亩,17年间净减少0.7亿亩。同时期,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5年的46661万吨,基本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工业生产要素需求。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第一产业人均收入从

6、1978年的11.47元,增长到1997年的1267.7元。耕地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基本实现8这一时期,在国家“以粮为纲”方针的指导下,为提高亩产,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数量激增,粗放利用,据统计1978年全国化肥施用量为884万吨,到1997年增长到3980.7万吨,增长了4.5倍,使用效率偏低,威胁到耕地质量及粮食质量安全。另外,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占优补劣等问题频发,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耕地质量下降趋势明显,质量保护成为耕地保护首要目标,诱使耕地保护制度变迁(二)“数量+质量”并重阶段制度变迁及实施效果评价(1998-2012年)1.“数量+质量”并重阶段制度体系变迁8由于前一

7、阶段耕地保护目标的单一性,耕地质量下降明显,耕地质量保护逐渐成为耕地保护的另一目标,进入耕地保护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1998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同年修订《土地管理法》,标志着耕地质量保护目标的形成。2005年将耕地保护责任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强调要将耕地保护作为土地调控的重中之重。2008年《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耕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