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

ID:8554129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1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_第1页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_第2页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_第3页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_第4页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道德情绪判断是指从道德对某种的情绪判断,而道德判断则指从道德对某种的判断。由此可见,道德情绪判断更侧重于对情绪的评定,而道德情感则侧重于价值评定。地讲,道德判断包括道德情绪判断,后者是前者的;而道德情绪判断能够反应人的道德判断。7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道德情绪判断是指从道德对某种的情绪判断,而道德判断则指从道德对某种的判断。由此可见,道德情绪判断更侧重于对情绪的评定,而道德情感则侧重于价值评定。地讲,道德判断包括道德情绪判断,后者是前者的;而道德情绪

2、判断能够反应人的道德判断。7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道德情绪判断是指从道德对某种的情绪判断,而道德判断则指从道德对某种的判断。由此可见,道德情绪判断更侧重于对情绪的评定,而道德情感则侧重于价值评定。地讲,道德判断包括道德情绪判断,后者是前者的;而道德情绪判断能够反应人的道德判断。7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关系献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道德情绪判断是指从道德对某种的情绪判断,而道德判断则指从道德对某种的判断。由此可见,道德情绪判断更侧重于对情绪的评定,而道德情感则侧重于价值评定。地讲,道德判断包括道德情绪判

3、断,后者是前者的;而道德情绪判断能够反应人的道德判断。7  1.1.3向(亲)社会(ProsocialBehavior)  向社会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的,国内多译为亲社会。但作者从其含意上理解亲社会不如向社会能够表达出人的意向性,并且向社会所包含的范围更为,本文采用了日文的译法。分享、助人、利他等为典型的向社会,但不同的向社会对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的助人不需要人付出物质的或精神的代价;而分享则要求人舍弃一的物质利益,与他人共享喜爱的物品或食物;利他是在任何下不期望任何回报或印象的助人,需要人付出巨大的代价。说这三种向社会

4、要求者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在本中之选用这三种力图儿童对三种向社会的道德情绪判断会不同,再分析,从而地儿童对向社会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其发展规律。  1.2儿童道德发展的早期儿童道德发展的早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是皮亚杰(J.Piajet)的开创性工作。他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了儿童对责任的道德判断、公正观念和惩罚观念问题,从而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前道德判断(0-3岁)。年龄的儿童既道德的,也非道德的,年龄的增长才能对的判断;阶段:他律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的好坏后果的大小来判断;阶

5、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儿童对的判断在的意图和的后果上。  继皮亚杰之后,芝加哥大学的柯尔伯格(L.7Kohlberg)则对皮亚杰的理论和扩充。理论和实证,他把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种扩充为3种6个阶段:1.前世俗。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的工具定向。2.世俗。阶段3:以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别人的喜爱或赞扬为定向;阶段4:以权威和秩序为定向。  3.后世俗。阶段5:以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的道德原则为定向。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按顺序经历过这几个阶段的,超越,只能循序渐进

6、。  柯尔伯格本人他的理论适用于儿童对不同类型道德冲突所做的推理,许多人对此异议。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南希·艾森伯格(N.Eisenberg)所持的观点。她,道德总的领域,包括许多不尽相同的,儿童对的判断会不同。柯尔伯格所用的两难故事在内容上几乎都涉及到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问题。法律、责任等问题会在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对故事冲突所做的推理。,柯尔伯格只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的-一禁令取向的推理(prohibitionorientedreasoning)。艾森伯格则区分并设计出不同于柯尔伯格两难情境的另道德情

7、境一一向社会两难情境Cprosocialmoraldilemmas)来儿童的向社会道德判断。向社会两难情境的特点是“人在的愿望、需要和(或)价值与他人的愿望、需要和(或)价值之间选择,”助人者的个人利益和帮助者的利益之间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向社会两难情境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唯一能帮助的人,但助人就意味着自我牺牲。助人是“职责以外的(actsofsupererogation)9”它高于人正规的责任,源于公平考虑的责任等。正是在意义上,艾森伯格,在向社会两难情境中并不强调法律、惩罚、权威和正规的责任。艾森伯格与柯尔伯格一样,都用两难

8、故事工具,用交谈来引发儿童的判断推理过程,但二者在故事内容与理论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评价上是不同的。  艾森伯格及其合作者了许多纵向,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关于儿童向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  助人与不助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直接得益、将来的互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