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

ID:8547574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01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_第1页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_第2页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_第3页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_第4页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

2、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社区为本: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的社工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5-0084-07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高发。而由全国“农村留守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对8省市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后报告指出,在各种犯罪动机中,由于学业受挫、家庭冲突和经济受挫而犯罪的比例高达45%[1]。因此,帮助面对挫折或逆

3、境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或抗逆力,是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微观路径。本文基于对传统抗逆力干预思路过于个体化与心理化的反思,通过实施以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为介入焦点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分析其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以对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提供循证研究,并进而观察中国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模式、资源与发展方向。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与抗逆力:文献回顾与服务设计  所谓抗逆力(resilience)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或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选择及应对,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2]。随着社会的变迁及

4、风险社会的来临,个体所遇到的危机事件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需要增加社会公众对于风险与挫折的应对能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及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从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探讨到近年被国内学者引入国内实践,抗逆力理论已经成为了针对特殊对象与弱势群体进行实践干预的重要理论范式。  抗逆力理论受到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可以用抗逆力理论来解释传统挫折侵犯范式的理论不足,即为什么有些人受挫后出现攻击行为而有些人则并没有出现?如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梅齐(Garmezy)对伦敦6个贫民区域的数个家庭进行了跟踪性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家庭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诸如毒品、犯罪、精神病亲属、家庭暴力、

5、恶劣的生活空间等不利因素,然而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了弹性的管教与反应态度,比如关注子女在校学习成绩、注重维持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灌输对生活与人生的积极价值观等,使得这些子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或犯罪行为[3]。林光缇(R.Linquanti)也指出,如果具备抗逆力,即使身陷明显的压力和困境中也不会发生诸如物质滥用、精神不健康、犯罪等问题[4]。其他的研究也证实,青少年个体抗逆力的强弱与青少年是否犯罪密切相关[5]。  基于抗逆力理论提供的新视角,不断有学者将抗逆力概念引入到青少年犯罪实践工作中,试图通过提升抗逆力来预防青少年犯罪风险。如加拿大学者迈克?安戈尔(MichaelUngar)

6、运用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及建构主义视角,来帮助高危青少年挖掘和唤醒自身潜在的抗逆力,以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心理失调的发生,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6]。布洛克(Block)也通过青少年朋辈、家庭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明显地减少了问题青少年的偏差行为[7]。我国内地学者田国秀、范燕宁等也做了一些尝试,从提升或恢复抗逆力的多个视角,对问题青少年、未成年劳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青年群体进行了实务干预工作,使这些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挫折坚忍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良情绪和负向感受的调节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变[8,9]。由于这些抗逆力研究的不断深化及其影响力的

7、逐渐扩展,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理论研究重心也在发生调整,从过去强调控制、惩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强化抗逆力的模式,转变为关注高危青少年的个人优势与未来发展的模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努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心理学的色彩还非常明显。从目前所采用的大多数干预方法来看,着重对青少年人格与认知的重塑,重“辅导与治疗”而轻“服务与支持”,主要用心理治疗的方式,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的系统介入,容易陷入“方法为本”或“问题为本”的狭隘视角[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