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

ID:8538371

大小:35.4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31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_第1页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_第2页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_第3页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_第4页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治治理格局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经济地租成为基层组织经济权力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必然的一种寻租行为。在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中,地方既得利益集团既然不能用直接手段反对或者拒绝,那么采用热农地“流转”冷界定土地权利,或者是先流转后界定权利就成了维护自身局部短期利益的主要手段。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仅难在是利益之争,关键是在既粞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下,而又要依靠这ュ些既得利益集团来实现这种制度变迁。因迈此,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如果

2、要实现显著的效率优化,就必然要求有外来的强大的权垌利资源对制度变迁的目标和过程予以引导鳢,中央政府应充当这一主体,从农民整体犬、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来考虑嫉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关键词:农地流转 利益关系 谈判能力 权贵纠阶层 制度变迁  中国的问题,基泔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因此,“三农锸”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④16/16。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陆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是关全局,而土龋地关系的稳定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当前我谈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改革发展研

3、究院,2001)。  中共十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蝌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特别是新的《衬土地承包法》颁布之后,农村土地流转问菝题更加引起了广泛关注②。近一段时间来在,认为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能ī适应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产业躔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观点,越来越多地见诸石各种媒体和理论刊物。让“土地流转起来ナ”,“让农民变股民”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本文以现代西方制度变迁理论和集体饱行动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通过对现行农锶地制度形成的原因和演变的考察,揭示农轭地流转制度形成的背景及其所蕴含的利益腾关系,并认为中央政府应充

4、当制度供给的碲主体,整饬法律框架,保护农民权利,防凿止新权贵阶层的全面登台。  一、独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  建碥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国历了三个阶段,即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到现在的家庭联产承砦包责任制。第一次农地制度的变革发生在50年代初期,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被剥夺河16/16,土地分给了无地的农民耕种,解放了农述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想展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咿动的开展标志着第二次农地制度的变革,楔建立了高度的土地集体所有制③。70年瓶代末的第三次农地制度变革逐步确立了家汛

5、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滴使用权的分离,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貅,取得了较大成功。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觚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认为“制度”媒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建国初期农龌地制度变革对农业的刺激作用和人民公社台化对农业的巨大破坏已为事实所证明。而副1978—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对铐农业产出增展的贡献率达%—75%,整讶个8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获近5倍,显示了制度变迁对农业发展的激硅励效应。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潜能痪释放到潜能消散,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对农呖业的激励作用逐渐得到释放,原来合理的灼制度安排也可能成

6、为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窄。  二、农地制度:委托—代理悖枚论及其利益关系  我国法律规定,岔农村集体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搀作为土地所有权代表的村集体组织或村民彩委员会应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忠实的代喋表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因而村民与村集体橡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癖。但是事实上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后16/16就很难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乡镇一级党┴委、政府能够直接决定村两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村两委不是代表“村农民集体”行虞使土地所有权职能,而是贯彻执行乡镇意鳇图。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土地的所有权由于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或者说是排

7、他性的寐占有权受到更高级别的乡村机关的侵蚀。焦土地分配的具体执行常常要通过集体的代炙理人——乡村干部来实现,土地事实上是懋乡村干部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甚至完全掌握的一种非市场资源。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懒看,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是虚拟建的,而这一层虚拟的土地所有权实际是归莰属于乡镇一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全脱搜节,因此就产生了所谓的“委托—代理悖畴论”。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无羸不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土地所有者会要飚求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有所实现,这种实庹现就是地租。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两盈权分离也必然会引起土地所有者对使用者界的地租要求,

8、但与纯粹地租不同,是一种猖经济地租。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由于土地和忒劳动力是稀缺的,经济地租的水平取决于㈨两种要素在市场中的均衡水平,其均衡点瘦符合帕累托最优。在现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