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

ID:8535787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31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_第1页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_第2页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_第3页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_第4页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摘要通过总结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成就,并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分析指出我国水治理体制存在的统筹不足、职能冲突、制度不协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水治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现有的水安全问题,从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协调机制的建立、多元共治模式的探索、党政同责责任的落实以及涉水职能的适度整合和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水治理机制的建议。关键词水治理;治理体制;治水模式;转型升级;协调机制文/吴舜泽姚瑞华赵越王东长久以来,人们常常概念化而贬低“九龙治水”,过分强调多部门参与,协作不力的治水问题,忽视了水安全保护

2、涉及经济社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主体特征的自然属性。多元参与、社会共治已经成为国际治水发展的主要态势,我国现有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治水体制,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客观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治水行为。但目前,山水林田湖海管理分割,导致水治理体制过分破碎化;职责交叉过多且权责不统一,制度衔接不够,尤其缺乏高效协调机制;统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这是水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现行的水治理体制在应对水安全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和不协调。科学把握新时期的水治理特征,推进治水模式转型升级是解决水危机的必由之路。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成就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水治理体

3、制历史沿革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兴利除害为首要任务,水污染防治萌芽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多数江河处于无控制或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极度缺乏,洪涝灾害频发。当时水治理工作以兴利除害为主要目的,包括防洪抗旱、农田水利、河道疏浚等。随着大量水库、闸坝、堤防工程的修建以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普及,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水旱灾害防治成效卓著。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对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大力推行污水灌溉,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长期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

4、而且不断增加工业废水比重,带来了不少明显的食品、饮水和健康等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水开发利用不断强化,水环境保护日益成为重点、难点。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水能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大,水库坝站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水资源调配和用水调度已见成效,水利工程建设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水污染防治为代表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受到关注,防治领域不断扩大。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水

5、污染已经非常严重,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批复实施,以流域为单位的水污染防治五年计划(规划)开始编制实施,实施了关停“十五小”、“一控双达标”等措施。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水资源与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相互交织,水的治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主基调。以防洪抗旱为主要任务的兴利除害需求在水治理过程中将长期处于重要地位,但将逐步转为常态化管理;资源开发体系日益开始强调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也开始兼顾生态保护;供水管理加速向需水管理转变,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将发挥基础性作用。水质型缺水、生态流量匮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生态破

6、坏等问题相互交织。防范环境风险、削减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开始成为了水治理领域的三大核心任务,逐步开始建立水污染物、水污染源和污染介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也形成了以水为核心,水、气、土和生态综合协调的防治体系。我国现有水治理体制的历史贡献第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水治理体制虽尚不完善,却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自建国以来,国家陆续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全国共建成水库约8.72万座,总库容达到7064亿立方米,整修和加固堤防逾26万公里,兴建水闸约3.2万座。全国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00余座,污水处理能力每日约1.53亿立方

7、米。这些都对我国防洪体系完善、水资源开发与调配、水污染防治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随着水问题的演变,中国治水体制不断调整完善,并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新中国初期,面对全国水旱灾害严重、频繁的局面,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治理江河、防治水旱灾害,对于稳定社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来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业企业废水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环境生态论文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完善治水机制体制摘要通过总结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成就,并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分析指出我国水治理体制存在的统筹不足、职能冲突、制度不协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水治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现有的水安全问题,从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协调机制的建立、多元共治模式的探索、党政同责责任的落实以及涉水职能的适度整合和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水治理机制的建议。关键词水治理;治理体制;治水模式;转型升级;协调机制文/吴舜泽姚瑞华赵越王东长久以来,人们常常概念化而贬低“九龙治水”,过分强调多部门参与,协作不力的治水问题,忽视了水安全保护

2、涉及经济社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主体特征的自然属性。多元参与、社会共治已经成为国际治水发展的主要态势,我国现有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治水体制,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客观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治水行为。但目前,山水林田湖海管理分割,导致水治理体制过分破碎化;职责交叉过多且权责不统一,制度衔接不够,尤其缺乏高效协调机制;统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这是水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现行的水治理体制在应对水安全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和不协调。科学把握新时期的水治理特征,推进治水模式转型升级是解决水危机的必由之路。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成就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水治理体

3、制历史沿革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兴利除害为首要任务,水污染防治萌芽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多数江河处于无控制或控制程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极度缺乏,洪涝灾害频发。当时水治理工作以兴利除害为主要目的,包括防洪抗旱、农田水利、河道疏浚等。随着大量水库、闸坝、堤防工程的修建以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普及,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水旱灾害防治成效卓著。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对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大力推行污水灌溉,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长期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

4、而且不断增加工业废水比重,带来了不少明显的食品、饮水和健康等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水开发利用不断强化,水环境保护日益成为重点、难点。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水能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大,水库坝站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水资源调配和用水调度已见成效,水利工程建设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水污染防治为代表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受到关注,防治领域不断扩大。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水

5、污染已经非常严重,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批复实施,以流域为单位的水污染防治五年计划(规划)开始编制实施,实施了关停“十五小”、“一控双达标”等措施。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水资源与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相互交织,水的治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主基调。以防洪抗旱为主要任务的兴利除害需求在水治理过程中将长期处于重要地位,但将逐步转为常态化管理;资源开发体系日益开始强调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也开始兼顾生态保护;供水管理加速向需水管理转变,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将发挥基础性作用。水质型缺水、生态流量匮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生态破

6、坏等问题相互交织。防范环境风险、削减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开始成为了水治理领域的三大核心任务,逐步开始建立水污染物、水污染源和污染介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也形成了以水为核心,水、气、土和生态综合协调的防治体系。我国现有水治理体制的历史贡献第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水治理体制虽尚不完善,却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自建国以来,国家陆续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全国共建成水库约8.72万座,总库容达到7064亿立方米,整修和加固堤防逾26万公里,兴建水闸约3.2万座。全国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00余座,污水处理能力每日约1.53亿立方

7、米。这些都对我国防洪体系完善、水资源开发与调配、水污染防治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随着水问题的演变,中国治水体制不断调整完善,并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新中国初期,面对全国水旱灾害严重、频繁的局面,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治理江河、防治水旱灾害,对于稳定社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来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业企业废水治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